摘 要:通過介紹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社區支持農業(CAS)模式,結合當前植物生產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現狀,以期為植物生產類學生實踐教學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發。
關鍵詞:植物生產類學生;實踐技能;社區支持農業(CAS);啟發
中圖分類號 Q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148-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的本科人才是市場經濟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戰略性調整。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為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的發展,改造傳統學科、培養新時期高素質的農業人才已成為各個農業院校面臨的主要工作。
1 社區支持農業(CAS)模式
2011年10月23至2012年2月19日,筆者作為北京市屬高校骨干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培訓團的一員,赴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訪學,期間,深入了解了關于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學院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項目。其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最受啟發的是他們的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模式。這個項目為羅格斯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學院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帶薪暑假實習的機會,通過在小型有機農場實踐的經歷讓他們獲得了生產和管理經驗。
在每個收獲季節開始之初,參與者(shareholder)出錢購買一個份額,隨后的每個星期他們都會獲得一份收獲的農產品。那么這個項目是如何運作的呢?項目共有4~6個實習生參加,他們負責管理羅格斯大學庫克校園里的2hm2土地,打理農場的各個方面。每年的4月份開始出售股份,收獲季節從6月初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每一周的周四和周五是采摘的日子,在采摘開始前實習生們會發布1張關于本周供應蔬菜的種類以及每種蔬菜價格的列表,每一位參與者采摘完畢后在冷庫中搭配他們的份額,多余的產品被運送到新布朗斯維克的“Elijah’s Promise Soup Kitchen”。此外,實習生發布的每周通訊“The Cover Crop”,內容包括農場工作日志、蔬菜的有關信息、食譜以及其他信息。羅格斯大學學生可持續發展農場項目的顧問愛德華·杜特博士在學生、學校和參與者之間做一些協調工作,他對所有的實習生提供有關農場設備使用和維護方面的初步培訓。此外,他還每周和所有實習生一起開會討論關于使農場平穩運行所需要開展的工作。他負責農場的財務管理,包括收集參與者的費用、雇傭實習生、購買生產資料和做財務報告。從2010年收獲期發布的產品種類來看,在整個收獲季,他們總共提供了包括芝麻、辣椒、茄子、四季豆、西葫蘆、西紅柿、瑞士甜菜、羅勒、西蘭花、胡蘿卜、花椰菜、結球甘藍、鼠尾草等幾十種有機蔬菜和芳香植物(表1)。
2 對我們的啟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要求,今后高校的教學理念將從原來的“重理論、輕實踐”轉變為“以人為本,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將成為高等教育今后發展的趨勢。近年來,我國各農業高校越來越重視植物生產類本科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并進行了積極探索。如中國農業大學通過近幾年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實踐,構建了植物生產類“三層次、模塊化”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河南科技大學植物生產類專業增加了入學教育和軍訓、生產勞動與科技實踐等內容,實踐教學時間達37周。南京農業大學農學強化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性教學主要環節包括軍事技能訓練、勞動技能訓練、社會實踐、專業文獻綜述訓練、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科學研究基礎訓練、專業綜合能力測試、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北京農學院植物科技學院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改革,目前該院植物生產類的技能課系統分為專業認知實踐、專業核心技能(上)、專業核心技能(下)、專業綜合實踐等部分,強調了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注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北京農學院植物科技學院加大了對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力度,積極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構筑校外科研實踐平臺,將一部分教學課堂移至農業中心、校內外實習場站以及各種實踐教學場所,實行“教、學、做”三明治教學,開展現場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合二為一,使教師、學生更加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在“卓越園藝師”的“3+1”培養計劃中,更加突出“1”實踐實訓,要求學生必須在園藝場站或企業進行為期1學年(2個學期)的園藝專業頂崗實習實訓,并且實行雙導師制,由專業技師和具有實踐經驗的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學生實踐實訓與實習。
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希望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社區支持農業(CAS)模式將對我們積極探索多渠道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帶來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發。
參考文獻
[1]徐小彪,曲雪艷,鄒菊花,等. 高等農業院校植物生產類本科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 高等農業教育,2010,7(7):67-69.
[2]劉慶昌,彩萬志,李保云,等.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塊化”教學體系培養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J]. 中國大學教育,2008,10:59-61.
[3]李保云,李志蘭,周彥明,等. 構建植物生產類本科生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高等農業教育,2009,8(8):56-58.
[4]方治軍,黃春輝,辜菁菁,等. 植物生產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討[J]. 江西農業學報,2010,22(10):184-185.
[5]袁穎. 植物生產類專業植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 安徽農學通報,2011,17(24):112-113.
[6]康業斌,李學強,李秀珍. 準確定位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植物生產類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J]. 高教論壇,2010,8:59-62.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