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發展的響應機制是指市場內各要素通過理性決策,積極互動,共同推動市場不斷走向擴張和繁榮的過程,也是反映市場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以浙江省為案例,結合廣泛深入的實地調研,對浙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發展的響應機制與程序因素進行了分析,結論表明浙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各主體要素對市場發展響應積極,其中:需求主體(企業和公眾)對林業碳匯的支付意愿達76.2%,供給主體(農戶和村集體)對林業碳匯交易的參與意愿達82.6%,政府積極推進市場發展的意愿達89.3%,這些有利因素無疑為浙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市場不斷走向擴張和繁榮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內在條件,同時也將為浙江省政府通過林業碳匯來減緩碳釋放,以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堅實的生態基礎。同時,對浙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發展的響應機制與程序因素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發展;響應機制;程序因素
中圖分類號 F0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89-04
1 林業碳匯的概念及作用
林業碳匯,《中國林業碳匯》定義為森林生態系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陸地上的植被與大氣之間的碳交換占90%以上是由全球森林完成的,而森林土壤中的碳更是占了全球土壤有機碳的73%,因此提高森林覆蓋率對于調控大氣中二氧化碳、緩解溫室效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可行的“碳吸收”手段而言,林業碳匯是當前世界上最為經濟的“碳吸收”手段。在我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林業,并多次強調了森林的重要作用,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在2009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曾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強調,到2020年,要在2005年基礎上增加森林面積4 000萬hm2和森林蓄積量13億m3。可見,林業是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國家將逐步推廣低碳理念,增加植樹造林,發揮林業碳匯的積極作用,以促進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9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林業產業振興規劃》,明確指出了擴大林業信貸扶持政策,保存和管理好現有森林,擴大森林的面積,提高森林的質量,有助于增強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充分發揮森林的碳匯作用。這一舉措不僅可以緩解全球氣候變暖,而且有助于改善和美化生活環境,充分發揮森林對于全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等多方面的巨大功能和效益。
2 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的主體要素及其對市場發展的響應機制
林業碳匯交易市場主體要素主要是供給者和需求者,即買賣雙方。林業碳匯的供給者一般是森林資源的所有者或經營者,對我國來說,主要包括個體農戶和村集體以及其他擁有或經營森林資源的個人、企業以及實體等(本文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農戶與村集體這兩大主體);在京都協定約束及其靈活機制的鼓勵下,國際上林業碳匯的需求者主要是由于氣候變化政策而被要求進行溫室氣體減排的企業或實體,以及政府、一些投資公司、私人保護組織和一般公眾,而我國由于目前尚未開征碳稅,屬自愿減排國家,因此國內(包括浙江省在內)的林業碳匯需求者則主要是對林業碳匯服務感興趣的企業和其他組織,如綠色環保等非政府組織,再加上具有較強環保意識的公眾,因此筆者對林業碳匯需求主體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和公眾。另外,政府作為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的參與者和調控者,也構成了推進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體要素,因而也成為本文的分析對象。
林業碳匯交易市場主體要素對市場發展的響應機制是指市場內各要素通過理性決策,積極互動,共同推動市場不斷走向擴張和成熟的過程。因此,要分析林業碳匯交易市場主體要素對市場發展的響應機制,首先必須對參與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的各主體要素行為特征進行深入剖析,然后再對其響應的資源基礎、信息渠道、政策環境與經營措施作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從而為我們更好地明確林業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發展的基礎、路徑與動力機制提供一個科學的分析思路。筆者將以浙江省為案例對此進行具體分析。
3 浙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市場響應機制的調研設計
4.3 林業碳匯交易響應的政府支持與服務分析 政府在森林經營者決策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約有48.88%的森林經營者表示是從政府及村委會獲取碳交易信息的,有93%的森林經營者認為政府提供給了自身較大的幫助。在種植碳匯林的過程中,政府對于林業碳匯理念的推廣、森林經營者碳匯林種植技術的教育、碳匯交易信息的通知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碳匯林的經營過程中,政府提供的育苗、種植、銷售信息等服務較好地支持了森林經營者的碳匯經營,有97%的森林經營者對政府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
此外,在對森林經營者的走訪中,項目組發現森林經營者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發問題,如火災、病蟲害等,當地政府缺乏一系列的完善的應急措施。對此,森林經營者表示希望能夠建立一套應對機制,以備不時之需。
4.4 林業碳匯交易響應的經營措施分析 項目組在訪問森林經營者的過程中,咨詢了森林經營者在碳匯林的種植過程中新技術的使用情況,有的森林經營者表示目前的種植過程中較多采取的仍是傳統的種植技術。雖然新技術能夠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但新技術的成本較高,且新技術的使用難度較大,因此森林經營者更樂于使用傳統的種植技術。在新技術使用的滿意度調查中,約40%的森林經營者表示對使用新技術并不是十分滿意,傳統技術已經能夠較大程度上滿足碳匯林的種植需求。
在產品銷售上,目前森林經營者銷售的渠道主要為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通過企業銷售,其中以通過批發市場銷售為最普遍銷售渠道,約占32%。此外,也有森林經營者表示碳匯林基本上是不銷售的,有一些老板會上門采購,定點銷售等。森林經營者在銷售渠道上已經有較明確的途徑,且途徑具有多樣性。
5 浙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發展的響應程序設計
階段1:普及碳匯知識,增進社會大眾對林業碳匯的認知。
當今時代,林業碳匯已成為重要的生態資源,即使是一花一草也不應該輕看,它們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卻是氧氣,它們的無私奉獻對于緩解日益加劇的溫室效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林業碳匯知識,普及林業碳匯理念,自覺地保護森林資源,從點滴做起,珍惜身邊的綠色資源,植樹造林,創造更多綠色,讓綠色碳匯為人類造福。在項目組實地調查中,有33.33%的森林經營者表示對于碳匯林缺乏必要的認知,由于森林經營者對于林業碳匯知識的缺乏,使得森林經營者在林業碳匯交易信息的關注度上不高,對于難懂的林業碳匯信息無法理解,從而無法掌握林業碳匯的最新信息。此外,森林經營者表示對于林業碳匯項目也缺乏認知,特別是對于其盈利模式不是很了解。這是由于林業碳匯項目剛剛引入我國不久,媒體報道宣傳的力度不夠大,政府以及相關人員對此的知識普及不夠,公民關注度不高所造成的。在我們身邊很多人中,林業碳匯仍然是一個十分陌生的詞匯,盡管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已經被全社會廣泛接受,但是林業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中重要作用卻還有待于進一步宣傳,還有待于政府和全社會的全面重視。
階段2:完善政府服務,完善管理機制。
森林經營者的碳匯經營環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對于森林經營者的參與熱情有著重要的影響。政府對于森林經營者服務的完善,有助于引導森林經營者正確地進行經營。在對森林經營者的走訪中,項目組發現目前的基礎設施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但仍有部分基礎設施仍然存在缺陷,有待進一步完善。森林經營者在調查中表示希望獲得政府在技術上、資金上、市場信息和業務咨詢的幫助,政府的服務是農戶不斷進步的動力,因此完善政府服務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對森林經營者的走訪中,有79.31%的森林經營者表示在目前的碳匯經營中對于突發的問題,如火災、病蟲等缺乏完善的應對機制,并且隨著碳匯林栽種面積的擴大,森林經營者所面對的不可預測風險也不斷擴大,因此完善的管理機制必不可少。為此,必須做好如下兩點服務:首先應完善對碳匯林的保護。即對碳匯林實施保護政策,嚴格采伐管理機制,禁止濫砍濫伐,減少因林木過度砍伐而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盡可能地保存林業碳匯;其次,在碳匯林的種植中,對于一些不可預測的災害必須完善應對機制。積極向森林經營者宣傳有效的應對方法,并建立應急機制,以備不時之需,提高森林經營者碳匯林經營的成功率。必須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以利避害,從而最大限度提高森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長率,增加森林碳匯功能,提高森林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提高對各種氣象及氣候帶來的災害的抵抗力。
階段3:豐富林業碳匯交易信息,活躍林業碳匯交易市場。
在碳匯林的經營上,有62.07%的森林經營者表示會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碳匯林的種植情況,但進一步的調查發現森林經營者在林業碳匯信息的獲取上,獲取渠道有限,對于深奧的林業碳匯信息往往難以理解,清晰、明了、易懂的林業碳匯信息獲取渠道缺乏。在林業碳匯交易中,盡管目前國內外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總體看都還不成熟。在當前的研究中,林業碳匯交易研究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森林經營者獲取的林業碳匯交易信息渠道十分有限,森林經營者林業碳匯交易信息的獲取主要依賴于政府、村委會、電視廣播,少有森林經營者是通過書籍和網絡等途徑獲取林業碳匯交易知識理念的,通過這2種途徑獲得的林業碳匯信息相比較而言較難理解,且信息相對貧乏。為豐富當今市面上的林業碳匯交易信息,一方面,應該豐富對林業碳匯交易的調查研究,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成果對于幫助森林經營者理解林業碳匯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網絡日益普及的今天,網絡有著其它信息渠道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國內專業的林業碳匯網絡交易平臺缺乏,網絡林業碳匯信息貧乏,尤其缺乏清晰、易懂的林業碳匯交易信息,對此建立一個專門面向森林經營者的,以易懂性、及時性為特色的林業碳匯交易網絡平臺將會是森林經營者所樂見的。林業碳匯信息的逐步豐富,有助于森林經營者在碳匯林的經營決策中做出恰當的決策,有助于彌補林業碳匯交易信息的缺陷。因此擴充林業碳匯交易信息的獲取途徑,增加林業碳匯研究,豐富林業碳匯信息變得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王靜. 基于社區的森林碳匯交易機制研究[D]. 浙江農林大學,2010:27–42.
[2]馬建路. 發展森林碳匯關鍵在于激活碳交易市場[N]. 黑龍江日報,2011-8-30.
[3]賀慶棠. 低碳經濟、低碳消費與林業[C]. 第四屆中國林業技術經濟理論與實踐論壇,2009.
[4]董翀,孔祥智. 低碳經濟與我國林業發展[C]. 第四屆中國林業技術經濟理論與實踐論壇,2009.
[5]董恒宇. 碳匯理論研究及其意義[N]. 內蒙古日報(漢),2011-9-30.
[6]陳坷,陳雪琴. 中國森林碳匯的障礙與前景分析[C]. 第四屆中國林業技術經濟理論與實踐論壇,2009.
[7]譚志雄. 中國森林碳匯交易市場構建研究[J]. 管理現代化,2012(2):8-10.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