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驗證不同油菜品種在無為縣的適應性、生產性和推廣應用價值,篩選出適合生態(tài)和栽培條件的高產優(yōu)質雙低油菜品種,特進行了油菜品種對此的試驗。結果表明,秦優(yōu)11號綜合性狀好,應繼續(xù)作為主導品種種植;德農6號、油研50建議下年擴大示范種植。
關鍵詞:油菜;品種;比較試驗;無為縣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60-01
1 試驗概況
1.1 試驗目的 為研究不同油菜品種在無為縣的適應性、豐產性和推廣應用價值,篩選適合我縣生態(tài)和栽培條件的高產優(yōu)質雙低油菜品種,并加以推廣應用,以期進一步解決目前油菜品種“多、亂、雜”現(xiàn)象,全面提高我縣油菜生產水平和效益。
1.2 試驗場地 試驗地點位于無為縣陡溝鎮(zhèn)華龍社區(qū),戶主騰富仙,土壤為潛育型水稻土,肥力中上等。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此次參展共選擇6個品種:秦優(yōu)11、德農5號、德農3號、蓉油11、德農4號,以秦優(yōu)11號為對照(ck)。
2.2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1個對照,不設重復,四周設保護行,每個處理小區(qū)133m2,密度為2 032株/667m2,9月13日統(tǒng)一播種,10月22日統(tǒng)一移栽,采取棉田套栽方式,各處理施肥和病蟲防治等管理措施等同。
3 結果與分析
3.1 產量性狀比較 根據理論測產和實產結果顯示,各處理理論測產和實產基本相符,各品種單產在196.59~252.51kg/667m2,產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德農6號、德農3號、德農4號、秦優(yōu)11、德農5號、蓉油11,其中德農6號、德農3號、德農4號實產比對照分別增產25.6%、19.8%、8.6%;德農5號、蓉油11實產比對照分別減產2.2%、2.1%。各品種間的增減產情況見表1。
3.2 成熟期比較 各品種生育期在245~250d,其中熟期最長的是秦優(yōu)11號,早熟的是德農5號,全生育期相差5d,各品種的具體生育期情況詳見表2。
3.3 抗逆性比較
3.3.1 抗病性 5月16日,無為縣植保站對試驗各處理進行了菌核病調查,結果顯示,各品種的菌核病都有發(fā)生,莖發(fā)病株率在16%~84%,菌核病指數在6.7%~58.7%,其中德農6號耐菌核病性好,菌核病指數6.7%;德農3號、德農4號耐菌核病性較好,菌核病指數分別為14.7%、18.7%。
3.3.2 抗寒性 12月26日凍害調查顯示,試驗各處理凍害率為100%,凍害指數在24.5%~59%,其中凍害指數最高的德農6號為59.0%,最低的德農5號為24.5%。
3.4 經濟性狀比較 各品種株高在140.4~194.0cm,最高的德農4號194cm,其次分別是德農6號、秦優(yōu)11、德農3號、蓉油11,最低德農5號為140.4cm;一次有效分枝個數在17.6~22.8個,其中分枝最多的為德農4號,最少的為德農5號;單株有效角果數在1 117.0~1 499.0個,單株有效角果數由高到低依次為德農4號、
秦優(yōu)11、德農6號、德農3號、蓉油11、德農5號;每角粒數在20.4~25.5粒,最多的德農5號25.2粒,最少的德農3號20.4粒;千粒重在3.51~3.87g,最重的德農6號3.87g,最輕的蓉油11為3.51g,詳見表1。
4 品種綜述
4.1 秦優(yōu)11號 該品種單產225.3kg/667m2,居參試品種第5位,株型高大,株高190.4cm,全生育期250d,單株有效角果數1 177.7個,每角粒數28.45粒,菌核病發(fā)病指數為4.17,無倒伏現(xiàn)象,且芥酸、硫甙含量低,綜合性狀好,應繼續(xù)作為我縣油菜主導品種種植。
4.2 德農6號 該品種單產252.51kg/667m2,居參試品種第1位,株高193.6cm,高度適中,全生育期248d,熟期較長,單株有效角果數1 387.00個,每角粒數23.3粒,千粒重3.87g,凍害指數59.0%,菌核病發(fā)病指數6.7%,產量較高,綜合性狀較好,建議下一年度擴大示范種植。
4.3 油研50 該品種單產268.6kg/667m2,居參試品種第2位,株高178cm,高度適中,全生育期244d,熟期較短,單株有效角果數986.08個,每角粒數24.25粒,千粒重3.9g,凍害指數35.4,菌核病發(fā)病指數1.4,無倒伏現(xiàn)象,綜合性狀好,建議下年擴大示范種植。
另有川農油3號滬油雜4號等品種,產量水平與對照秦優(yōu)10號相近,可繼續(xù)觀察,其它品種豐產性、抗性、熟期、株高等農藝性狀無優(yōu)勢,應予以淘汰,故不再贅述。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