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松突圓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又名松櫛盾蚧,是我國危險性森林植物檢疫性害蟲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傳入廣東省,不斷擴散蔓延,對我國的松屬植物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對林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構成十分嚴重的威脅。近年來秀嶼區的松突圓蚧危害日趨嚴重。因此,需加強重點治理區林木檢疫和蟲害木處理,嚴禁未經處理或處理不合格的蟲害木調出和調入。同時,強化監測措施,積極采用栽植抗蟲樹種、營造混交林、封山育林和施肥灌水等方法,綜合運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各種綜合控制措施,有效地遏制松突圓蚧危害,盡可能地減少松突圓蚧危害和傳播的可能性。
關鍵詞:松突圓蚧;危害;綜合治理
中圖分類號 Q96936+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103-02
松突圓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又名松櫛圓蚧,屬同翅目,盾蚧科,盾蚧亞科,圓(盾)蚧族,突圓蚧屬。松突圓蚧是危害松屬植物的一種重要的外來有害生物,由于其隱蔽性強,剛開始發生時難以發現,往往錯過最佳的控制時機,同時其適應性強、傳播擴散迅速,年均水平傳播擴散距離達8~15km,蟲口增長快速,傳入后3~5a自然種群就達到高峰,可造成大面積寄主松樹生長衰弱,直至成片松林枯死或瀕臨枯死。松突圓蚧的傳播擴散與危害不僅給廣東、福建、廣西、江西等省的發生區造成了重大的經濟和生態損失,而且嚴重威脅了全國松林資源、松林產業的生存與持續發展以及風景區旅游景觀的安全,并影響廣大林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林農的增收,也影響群眾營林造林的積極性。因此,采取科學的防控策略、有效的防治措施,迅速遏制其擴散蔓延,防止人為傳播擴散是確保我國林業生產和國土生態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廣大林區群眾利益,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更是我國打造宜居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
1 自然概況
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位于E118°27′~119°39′、N24°59′~25°46′,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多為海拔600~1 500m的山峰,東南多為海拔50m以下的沿海島嶼與丘陵臺地區,中部為興化平原和東西鄉平原。境域山地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5%,平原盆地占206%,沿海丘陵臺地占344%。莆田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品多質優。境內平均氣溫為16~21℃,年均降水量1 000~2 000mm,年無霜期平均達316d,十分有利植物生長。境內有維管束植物215科1 403種。有林地239萬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21%,森林覆蓋率達508%,木材蓄積量41029萬m3。
秀嶼區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一面依山,三面臨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西南部、南部、東北部分分別被湄洲灣、平海灣、興化灣所環繞,西部與莆田市城廂區比鄰,北部與莆田市荔城區接壤,由多個沿海半島及南日島等大小142個島嶼組成。大陸海岸線長109km,島嶼海岸線203km。土地總面積43萬hm2。地貌以低丘和臺地為主,屬閩粵沿海丘陵平原立地區。全區林業用地面積088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04%。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074萬hm2,占838%,松林面積400hm2,全區活立木總蓄積2716萬m3,森林覆蓋率為164%。松突圓蚧在本區的埭頭、平海、東嶠等鄉鎮危害較為嚴重,2012年預測發生面積達336hm2,嚴重影響了松樹的正常生長。
2 分布與寄主
國外松突圓蚧分布在日本的沖繩群島和先島群島,國內分布于臺灣、香港、澳門、廣東、福建、廣西和江西等省。到2001年,松突圓蚧在廣東的珠海市至樂昌縣均可發生,并有可能進一步蔓延到廣東北部和湖南、江西的南部,己擴散到全省60個縣(市),有蟲面積達132萬hm2,其中發生危害面積44萬hm2,特別嚴重瀕臨死亡的馬尾松林5萬hm2;并在福建省平潭縣、福清市、長樂市、莆田市等地發現。2003年松突圓蚧在廣東省繼續向西南及東北方向擴展蔓延至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玉林市、岑溪市,江西省贛州市的龍南縣和全南縣。到2009年我國大陸分布于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的110個縣(市、區),發生面積超過154萬hm2,且危害面積有不斷加大的趨勢。1990年廣東省成片被害致死或瀕于枯死的馬尾松林高達13萬hm2,損失木材約3 000萬m3,經濟損失近20億元,到2003年全國累計松突圓蚧造成松樹枯死面積已達18萬hm2。
松突圓蚧的寄主非常廣泛,幾乎所有松屬植物都受其危害。主要危害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裂果沙松、琉球松、光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黑松、加勒比松、南亞松、展松、巴哈馬加勒比松、短葉松、卵果松、卡錫松、晚松等松屬植物,其中對馬尾松的危害最大,其次危害黑松。
3 松突圓蚧的危害
松突圓蚧具有隱蔽危害、特殊的傳播方式、適應力強、擴散速度快、集中大發生等特點,近年呈不斷擴散蔓延的趨勢。松突圓蚧有蚧殼包被,蟲體群棲,固定寄生,世代重疊,往往多層堆疊在一起,且多藏于針葉基部為害,比較隱蔽、蟲體小,往往不易引起人們注意而難以發現,同時松突圓蚧的繁殖能力強,全年均能發生,世代重疊明顯;不同松樹、樹齡、林分均受其危害,這些都給防治帶來很大困難。
松突圓蚧在較老的松針葉鞘基部內的穩密部位剌吸取食,它們經常群集吸取汁液而導致受害處變色、縊縮、腐爛,從而使針葉枯黃或脫落,嚴重時造成寄主植物極度衰弱以至死亡。此外,新梢、球果也可受害。莆田市秀嶼區在全境范圍內均為松突圓蚧適生區域,且松林面積占所有林地面積接近1/2,這都為松突圓蚧的大發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松突圓蚧危害的風險性較高。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辦法,將使以松林資源遭受極大破壞。
此外,松突圓蚧擴散傳播的危險性不斷擴大。該蚧以若蟲爬行或借助風力進行擴散,還可通過人為調運寄主植物材料等進行傳播。近年來,各地區之間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調運日愈頻繁,造成松突圓蚧遠距離傳播擴散的可能性不斷擴大。
松突圓蚧在我國臺灣、廣東、澳門、香港、廣西和福建的大部分及湖南、江西、云南南部地區為潛在的高風險區,這些地區或者已經發生,或者存在發生的高風險性;在福建東北與西北部、海南、湖南與江西的北部、云南的中部以北地區、浙江、湖北、重慶、江蘇、安徽、貴州、河南、山東、河北中南部、四川東南部、陜西與山西南部等地區為松突圓蚧潛在的中等危險區。據統計,其潛在分布區域的國土面積占全國國土總面積40%以上,占我國松樹分布面積的90%以上。因此松突圓蚧的潛在危險性極大。
4 綜合治理措施
41 預測預報 預測預報對于控制松突圓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對于其發生期及發生量的預測還需加強,可根據蟲情調查的時間、方法、內容、樣地數量及其分級標準、為害程度、蟲情監測及發育歷期和發生量預測等預測預報技術。
42 檢疫管理 為有效控制松突圓蚧的擴散危害,對于引進或調出的植物材料要嚴格執行植物檢疫措施,充分利用林業檢疫檢查站和木材檢查站,實行檢疫封鎖,杜絕帶有活體的蟲害木出入境。同時加強產地檢疫并加大跟蹤監管的力度,對木材加工,銷售、貯存集散地實施嚴格檢疫檢驗手段。對于帶蟲的木材要立即就地進行消毒無害處理,嚴禁松突圓蚧隨人為活動傳播。
43 營林措施 對松突圓蚧發生潛在危險地區,有針對性地進行松林改造,更新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因地制宜地栽植抗蟲樹種和闊葉林等林木,形成一個多樹種,多層次的混交防護林帶,從而創逐步形成混交林分。通過調整松林密度,使其林分的郁閉度保持在05~07,能有效控制松突圓蚧的危害程度。嚴格控制人工林撫育強度,改善森林的生態環境,促進樹木的正常生長,提高樹木對松突圓蚧的抵抗力。
44 人工防治 在松突圓蚧蟲量少的時候,可結合修剪剪除帶蟲枝條,或用刷子刷去蟲體。于早春若蟲上樹前,在樹干基部纏繞1周塑料薄膜,或者涂粘蟲膠,阻止其若蟲上樹。
45 生物防治 日本花角蚜小蜂對松突圓蚧的寄生率較高,可引進日本花角蚜小蜂進行防治。同時松突圓蚧的捕食性天敵有紅點唇瓢蟲、細紋裸瓢蟲、草蛤、薊馬、捕食蝸等。保護天敵昆蟲的越冬場所,為其生長繁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是利用寄主昆蟲防治松突圓蚧的主要措施。此外,可應用微生物防治松突圓蚜的研究,當前應用比較多的有寄生曲霉菌、芽枝狀枝孢霉等。下一步可開發高毒力蟲生真菌的適宜劑型對其進行防治。
46 化學防治
461 防治若蟲 在松突圓蚧若蟲期,在松樹樹干基部刮寬30cm的樹環,然后涂上40%氧化樂果乳油,可有效防治若蟲。
462 噴霧防治 在若蟲發生盛期,高壓噴霧器噴灑10%吡蟲啉乳油1 000倍液、5%高效安綠寶4 000倍液;同時于早春使用95%機油乳劑80倍液防治越冬蚧蟲。
463 注射防治 于蚧蟲危害期,使用40%氧化樂果乳油打孔蛀入受害寄主基部,然后用膠帶封住注孔。
參考文獻
[1]吳朝輝, 伍建蓮, 孔乾 松突圓蚧危害的調查方法[J] 中國林業, 2007(17): 51
[2]王緝健, 譚子寬, 何錦華, 等 松突圓蚧對廣西入侵與蔓延的探討[J]廣西農學報, 2007(4) : 38-39
[3]蕭剛柔 中國森林昆蟲(增訂本) [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 300, 317
[4]潘務耀, 唐子穎, 謝國林 我國南方一種新的林業大害蟲-松突圓蚧的研究(蚧總科: 盾蚧科)[J] 昆蟲學研究集刊, 1987(2):177-189
[5]方麗英, 黃寶靈, 王緝健, 等 松突圓蚧生防菌的毒力試驗[J] 中國森林病蟲, 2007, 26(6): 25-27.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