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一些決策者為了追求“政績”,竟然違背自然規律,大肆助長大樹移植之風。在各級政府部門緊急出臺一系列法規、政策之后,該現象并未明顯好轉。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這股“歪風”興起的原因進行分析探討,并就如何遏制“大樹移植之風”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園林綠化;大樹移植;原因分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S73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117-02
隨著我國城市化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凸顯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商機。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使得園林綠化產業蓬勃發展。但是從我國實際來看,園林植物的現有量,尤其是大規格樹木的現有量無法滿足城市綠化的需求。在這種苗木供求關系嚴重失衡的情況下,一些城市為了加快城市綠化、美化的進程,從異地購進大苗用于園林綠化,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在立竿見影效應的驅使下,其他城市紛紛起而效仿,刮起了一股“大樹移植風” [1]。
1 大樹的概念
所謂大樹,根據我國習慣說法,一般指植株規格較大、有較大的樹冠、有一定的粗度、普遍認為胸徑為20cm左右或更粗一些的樹木,極個別的大樹胸徑也可能超過40cm[2]。同時也有人將大樹定義為胸徑大于10cm[3] 或15cm[4]的且維持樹木冠形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大型樹木。
大樹移植是指為了滿足某一園林建設目的而將大樹從原生長地遷移到別的地方種植[4]。采用大樹移植法一旦成活,少則1~2a,多則3~5a就可以達到設計人員的最終目的[5]。為了早日實現綠化效果,大樹移植在我國大部分城市都被嘗試過。
2 歷史及現狀
21 大樹移植的歷史 大樹移植于園林的風氣由來已久。早在17世紀60年代,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就曾從森林中移來參天大樹,種植在凡爾賽宮苑中[2]。我國在1959年,天安門廣場園林工程中就成功移植了大批油松、元宅楓等[5]。1998年6月,復興東路迎來了第一批進城的大樹,其后大量的大樹源源不斷地引入上海,使上海成為我國大樹移植的始作俑者;截止到2003年4月,哈爾濱市已引進大樹13781株[1];至2002年底,湖南全省從山上移植下山的苗木達800萬株左右 [6]。隨著我國園林綠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大樹移植技術的成熟和回報率的提高,大樹移植在越來越多的園林工程中得到運用。
22 大樹移植的現狀 在成功典范以及快速效果的驅使下,尤其是我國掀起的“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活動,使大樹移植如火如荼,甚至作為某些城市的綠化經驗廣為傳播。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們對大樹移植弊端的了解以及一些專家學者的呼吁,國家為了遏制“大樹移植風”, 2009年5月13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總局向全國下發了《關于禁止大樹古樹移植進城的通知》。但是根據筆者近幾年工作實際和所見所聞,遏制“大樹移植風”的效果不明顯,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該風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3 原因分析
大樹移植的初衷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新建景觀的即時欣賞要求,加快城市綠化、美化的進程[1],但是一旦取得成果后,其他城市一涌而上,競相效仿,就會形成一股風,如果此風得不到及時遏制,必然會帶來巨大的生態危害。究其產生的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兩個方面:
31 人為因素滋生助長 我國領導干部的任期考核制度,使得一些領導干部特別是各地的行政一把手,在任期內都會將眼光盯在如何結合國家大的方針、政策在短期內取得卓越政績。尤其在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后,行政一把手們就將創建 “生態園林城市”作為一個“亮底”,為了早日實現這項惠民的“政績目標”、他們不惜違背樹木自然生長的客觀規律,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城市建設中大肆寵幸大樹,大力推動種大樹,苗圃里沒有就到山上挖,本地沒有就到外地買,中國沒有就到國外進[1],使得“大樹進城風”以星火燎原之勢刮遍全國。
大樹移植風的盛行,同時也與設計師迎合“領導意志”以及急功近利的目的密切相關。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風景園林建設缺乏計劃性和長遠性,設計和建設周期過短,片面追求建設速度并希望盡快見效[2],使園林建設往往以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
“政績工程”與急于求成的心態滋生了大樹移植產業的形成與繁榮。有了市場,廣大的苗木生產供應者就會想盡各種方法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有了充足的市場供應,就會讓領導與園林設計者更加鐘情于在園林綠化中大肆使用大樹,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產業鏈,形成一個苗木供應者、官員與設計者“多贏”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林業執法部門要用法律手段來制止大樹移植之風,必將受到更多方面的干擾,很難執法奏效。
32 苗圃發展滯后,苗木供應能力不足 大樹移植盛行 的另一原因是由于我國苗圃發展滯后與苗木供應能力不足所造成。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原有的一些國有苗圃都推向了市場,使得苗圃的經營者要追求高回報率與短回報期,這就決定了大多苗圃從事小苗、速生苗以及外來暢銷苗木的培育,不會問津大苗的培育,更不會研發大苗繁殖、培育技術,使得苗圃沒有大苗可供,或者無法為城市綠化大量提供大規格、高質量、多樹種的苗木,不能滿足城市綠化建設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了適應城市綠化的高速發展,完成城市綠化目標,建設者們就會想方設法、不惜花巨資移植大樹,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4 對策和建議
園林綠化是歷時長、見效慢的公益事業。要培育大樹需要8~10a時間,要獲得更高大的樹木,,則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2]。所以在庭院綠化或城市綠化中,解決好大樹移植問題,筆者認為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 改變觀念,大力宣傳 首先,當地行政一把手要摒棄園林綠化工程是“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想法,真正將其當做“子孫工程”、惠民工程來建設,尊重客觀規律,合理規劃實施;其次,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大樹移植的弊端,應把大樹移植作為應急性、特殊重點的例外措施,而不宜作為常規性技術措施加以提倡[2];第三,應適當延長園林設計、建設周期,借鑒國外的經驗,業主和設計師可以提前一至數年,向苗木商預定苗木及花木,以增加苗木的種類并提高規格[2]。第四,要加強宣傳引導。雖然大樹移植在城市綠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其對生態的破壞,要加強宣傳引導,應注重宣傳其危害性。
42 嚴格執法,齊抓共管 要遏制和糾正“大樹移植風”,必須采取有力的法律措施。各級政府部門已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如國家林業總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樹木采挖管理的通知》,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總局向全國發出的《關于禁止大樹古樹移植進城的通知》以及各省、市政府也相繼出臺了相應的法規。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相關法規的執行力度和效果都不理想。因此,各級執法部門應該強化其依法行政的意識,加大力度嚴格執法??刹扇《嗖块T、多地聯合、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執法形式,不僅要對賣樹者進行處罰,還要追究購買者、種植者的責任,從源頭制止挖掘大樹的不法行為,實實在在地遏制“大樹移植風”,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3 引導發展,完善體系 應發揮行業管理和行業主導作用。建議在評選園林城市、園林單位、園林住宅區時,應制定大樹移植硬性指標,對大樹移植率超過一定比例的不得授于園林城市、園林單位、園林住宅區稱號[7];解決園林大苗、大樹來源的根本出路是加快發展園林苗木產業,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1];大力提高、改善現有苗圃的基礎設施、人員結構、技術力量與水平等;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發展苗圃,同時也鼓勵苗圃大力繁育大苗,為大苗繁育提供技術、資金支持;制定具有前瞻性、專業性和多樣性的苗木產業發展規劃,使苗圃能夠明確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為苗木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使其能夠承擔起為園林綠化提供充足、大規格、高質量、多種類苗木的責任。
5 結語
一個城市的綠化建設不是幾年十幾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建設過程。不論是城市的決策者還是建設者,都應該尊重客觀規律,改變觀念,發展園林綠化事業,不要盲從,不追求“速效綠化”,在結合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合理規劃,理性操作,真正實現園林綠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賀漫媚,楊偉兒,張喬松我國大樹移植的現狀與對策[J]廣州園林,200628(2):29-34
[2]陳俊愉,余樹勛,朱有,等關于“移植大樹”的筆談[J]中國園林,2001(1):90-91
[3]張勇城市綠化中大樹移植的利弊及關鍵技術探討[J]寧夏農林科技,2011,52(9):15-17
[4]黨曉鄭州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大樹移植利弊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3)
[5]游海淺談同林工程中大樹移植的利弊[J]新農業,2010(7):149-150
[6]周亞麗,張尚武“大樹進城”命運堪憂[N]湖南日報,2003-7-29
[7]唐紅軍鄉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缺少利用的原因[J]中國園林,2004(6):73-74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