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用不同種苗,在不同灘位,采取不同種植方法,各品種的成活率及保存率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顯示,灘面坡向對紅樹林樹種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影響較大,風急浪大的灘面應選擇在較高的潮間區種植,且要支撐牢固;3種紅樹植物中,桐花樹比較耐浸耐沖擊,可以作為低灘位潮間區的首選造林樹種;叢植比單株種植成活率高,且經濟價值大。
關鍵詞:紅樹林;造林技術;陽江市
中圖分類號 S759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107-02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灣河口潮間帶植被類型[1],是熱帶森林的一個特殊類型,它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沿海潮間灘涂帶,依賴潮汐生境來實現其生長、發育、繁殖和傳播,這便是人們常說的特殊森林——紅樹林。其作為南方沿海防護林體系的天然屏障,不僅具有防風、消浪、護堤固土的功能,而且是生態旅游觀賞的主要物種。陽江市海岸線341.5km,主要島嶼30個,島岸線長49.3km[2],我市主要紅樹植物資源有秋茄、桐花樹、白骨壤、老鼠勒、鹵蕨等。陽江市為經濟快速發展的沿海城市,海水養殖、圍海造田及城市擴建等過度開發,紅樹林的生長環境不斷被干擾和破壞,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現存大部分紅樹林處于退化殘次林階段,部分物種趨于消亡。因此,近年陽江市農業和林業科學研究所在海陵、陽西溪頭等地進行了紅樹林造林技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海陵鎮硬路村海邊33.3hm2,灘面坡向向西北;海陵鎮平蘭村海邊20hm2,灘面坡向向南。兩地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樹種呈帶狀分布, 原生樹種有秋茄、桐花樹、白骨壤、鹵蕨、露兜、黃槿、木麻黃等。
1.2 樹種的選定及種植時間 試驗樹種為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 Vierh.),種源來源于廣東省湛江市。種植時間為2009年4~5月,補植時間為2010年、2011年4~5月份。其中秋茄以特殊的顯胎生胚軸直接插植造林,桐花樹、白骨壤以小苗(袋苗)造林,苗高平均35cm。
1.3 試驗內容及方法
1.3.1 潮位的測定 利用當地的漁民在每月農歷初一、初十、十五、廿五晝夜測定每次潮漲、潮退時的水面界線(即潮位),取其平均值標上標記,再根據其浸淹程度劃分為5個區:(1)高高潮位(HHW)以上無浸淹區;(2)高高潮位與低高潮位之間(HHW—LHW),1d1次短時浸淹、大部分時間暴露區;(3)低高潮位與高低潮位之間(LHW—HLW),1d 2次浸淹、2次暴露區;(4)高低潮位與低低潮位之間(HLW—LLW),1d1次短時暴露、大部分時間浸淹區;(5)低低潮位(LLW)以下全部浸淹區。用竹桿測量每次潮漲、潮退的水位差(即潮差),并做標記,再取其平均值[3]。經測定:硬路、平蘭兩地的潮差均為2.5m,灘涂淤泥深厚,面積廣闊,潮退裸露灘面平均60m,每個潮位區寬度比較平均。
132 試驗方法 單株種植:株行距為:1m×1m,每667m2種667株;叢狀種植:每6株1叢,株間距為20cm,六角形排序,叢行距為2m×25m,每667m2種133叢,共800株。采用裂區試驗設計,安排2個種植方式(主區:單株種植和叢狀種植)和4個潮位深度(副區)。主區長約100m、面積約6 000m2左右,單株區和叢狀區相間排序。副區按原來測定潮位深度而定。桐花樹、秋茄、白骨壤種植比例按1:1:1隨機種植。胚軸插入淤泥深度1/2左右,袋苗脫袋種植,深度以不露泥頭為宜。為了避免被流水沖走,無論是單株種植還是叢狀種植,每株都用竹枝捆綁固定插于淤泥中。
133 觀測記錄 在相關區隨機建立樣方(面積25m×10m)并做標記,采用3個重復對各品種在不同灘向及不同潮位的成活率、保存率進行觀測。
2 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及表2都可以直接看出灘面坡向對成活率、保存率影響較大,就具有種植意義的2個區(HHW—LHW及LHW—HLW)而言,主要是因為試驗區常年主導風向是東南風,灘面坡向向南的平蘭村風急浪大,漁民的作業活動也相對減少。因此風急浪大的灘面應選擇較高的潮間區種植,支撐牢固。同時也要積極做好宣示工作,提高造林意識。
從表1及表2也可以直接看出桐花樹在較低的HLW—LLW潮間區與秋茄、白骨壤的成活率、保存率有顯著差異,這表明桐花樹比較耐浸耐沖擊。灘位低的潮間區應考慮將桐花樹作為造林首選。待紅樹林成林促淤后再往下種植。
由表1及表3直接比較可知,叢狀種植比單株種植成活率高。雖然叢狀種植800株/667m2比單株種植667株/667 m2所用的種苗多,但考慮補苗等因素,叢狀種植更具經濟價值。主要是叢狀種植叢行距較大,更能疏通海面垃圾,盡最大可能減少海面垃圾對苗木的沖擊。
參考文獻
[1]鄭德璋,廖寶文,鄭松發。居民在紅樹林區活動對林分演替的影響[J]世界林業研究,1993,6(增刊):57-62
[2]廣東城市調查年鑒[Z] 2004
[3]張喬民,于紅兵,陳欣樹,鄭德璋紅樹林生長帶與潮汐水位關系的研究[M]∥鄭德璋,廖寶文,鄭松發,等紅樹林主要樹種造林與經營技術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64-67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