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潛山縣代表性種稻大戶經營收入差距和經營虧損情況調查,分析其因,并提出提高水稻規模經營效益對策,主要包括:加大水稻經營規模力度,提高規模經營服務水平和變革,應用中低產田稻作技術和推廣方式等。
關鍵詞:水稻;規模經營;效益;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07-02
潛山縣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面對種田農民老年化、種稻單產低和耕地季節性拋荒問題。近幾年潛山縣大力宣傳和落實國家扶持糧食規模經營政策精神,促進了農田流轉,水稻規模經營比重逐年提高,水稻生產穩定發展,為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由于受田租、雇工工資上漲和科技支撐力等因素影響,種稻大戶經營效益差距較大,有的還出現虧損,影響水稻生產發展和糧食安全。因此研究解決種稻大戶經營問題,提高其經營效益意義重大。
1 種稻大戶經營收入差距和虧損因素分析
11 種稻大戶經營效益比較 據我縣農業部門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縣已發展67hm2以上種糧大戶534戶,租用農田面積148萬hm2,占全縣水田面積293萬hm2的505%。全縣大部份種稻大戶租用農田面積30 hm2左右,以中稻-小麥耕制為主。筆者近期調查,2012年屬于正常年份,溫光水熱資源都能夠滿足不同生態類型區中稻生長需要,大部分種稻大戶經營效益在150元/667m2(不含國家政策補貼),高達1倍以上。但有些種稻大戶經營出現了經濟虧損。如具有中產田代表性的王河鎮張小結和盧運生這2名種稻大戶和具有低產田代表性的余井鎮種稻大戶操智經營效益情況。王河鎮2名種稻大戶都是中稻機插秧同等密度,投入成本和田管都基本相同,但單產和收入差距較大。張小結較盧運生增收6元/667m2,增幅254%。張小結農田租金比盧運生多70元/667m2,如果加上,即張小結增收76元/667m2,增幅3214%更顯著。余井鎮黃嶺村種糧大戶操智實收Y兩優2號等組合面積46667hm2,平均單產474kg/667m2,稻谷平均銷價25元/㎏,產值1 185元/667m2,扣除生產投入1 202元/667m2,經濟虧損17元/667m2。如果將國家糧食補貼和良種良法示范區補貼資金彌補虧損額,略有盈余。
注:以上稻谷都按實際銷價25元/kg計算產值。12 中稻經營增收與虧損因素分析
1.2.1 王河鎮張小結和盧運生中稻經營主要經驗 一是都做到了適齡秧機插。二是肥水運籌較合理。三是病蟲害防治效果較高,產量損失較少。
1.2.2 余井鎮操智中稻規模經濟虧損主要原因 一是低產田客觀因素。根據《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109-1995》劃分:一級土壤有機質含量15~17g/kg,二級土壤有機質含量101~15 g/kg,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10 g/kg。該種稻大戶租賃農田屬于低產田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10g/kg;部分田塊砂性土壤,跑土、跑肥、跑水較嚴重;二是農田租金偏高。我縣低產田租金大都在250~300元/667m2,而該同志低產田租金505元/667m2,偏高,如果調減到250元/667m2,就不會經濟虧損。三是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Y兩優2號等雜交組合大田用種量05kg/667m2,偏少;低產田667m2人工插秧1萬穴左右、2萬左右基本苗,偏少;濕潤育秧,秧田播種量20kg/667m2,偏多,無蘗秧移栽占比重大;受勞動力不足和傳統手插秧效率低影響,該戶從秧齡25d開始插秧,到45d秧齡還未插完,導致超齡老秧、大田營養生長期縮短,有效分蘗和有效穗數偏少;化肥施用量偏少,促花肥、保花肥又施用偏遲,這部份田塊影響整體單產水平的提高。
(上接7頁)2 對策措施
21 加大水稻規模經營保障力度 一是營造旱澇保收良田。對庫塘、涵閘、農田機耕路建設、排灌干支渠維修加固、清淤等費用應由政府“買單”。二是實行耕地流轉有章可行。縣農技推廣部門要與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聯手,對不同生態類型區糧田質量進行調查、造冊登記,分為高、中、低產田類型,制訂《類型田質量租金標準》上報縣政府批復施行。解決農田出租亂價問題。三是政策驅動。縣政府要制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考評獎勵辦法》、《水稻規模經營以獎代補辦法》等激勵政策。四是加強監管和服務。鄉(鎮)政府要加強土地流轉的日常監管工作,做到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合同和運作;健全縣級農村土地糾紛仲裁機構和鄉鎮土地糾紛調處機構,跟蹤及時解決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糾紛等亂象問題。
22 提高水稻規模經營服務水平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種植、農機、農資營銷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項目、以獎代補等傾斜政策促進以上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增強帶動和服務功能。同時農民金融專業合作社、金融部門要探索種稻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機、房產等固定資產抵押或企業擔保放貸辦法,解決種稻大戶、種糧專業合作組織購買農機、農資資金短缺問題。二是縣農機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農機合作組織的機手、維修人員技能培訓。擴大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范圍,提高訂單旋耕、育秧和機插秧比重;推行“熱線”到點及時農機維修、加油服務。
23 變革中低產田稻作技術和推廣方式
231 變革中低產田稻作技術 一改單一施用化肥為多施用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肥力。我縣種糧大戶租用的都是中、低產田,都存在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問題;大部分低產田砂性土壤跑土、跑肥、跑水較嚴重。而種稻大戶又普遍以化肥施用為主,利用率低,污染生態環境。要引導種糧大戶利用本地畜禽養殖場豐富的糞尿資源漚制作底肥施用。大量增用餅肥和商品有機肥;在稻茬免耕機開溝寬幅條播小麥畦邊種植綠肥,小麥機收秸稈軋碎與綠肥同時翻耕施用;施用水稻保花肥后,在行間覆蓋200~300kg/667m2稻草秸稈,起到增肥保濕防旱抑草作用。二改濕潤育秧、手插秧為以保姆劑旱育秧、塑盤濕潤育秧與拋秧、機插秧技術配套為主,大田直播栽培方式為補充。有效解決插秧期集中、適齡秧時間短、勞動力和插秧機緊缺、超齡秧小老苗問題,促進節工節本增效。三改“靠發”栽培技術為主為“靠插”與“靠發”栽培技術結合。“靠插”,即667m2中稻雜交組合拋秧2萬多兜、5萬左右基本苗;機栽148萬穴, 5萬左右基本苗。直播大田用種量15kg,均勻播種;“靠發”,就是秧苗移栽到大田后追施速效尿素,促成有效分蘗早生多生。四改常規生產方式為應用“三定量”與適期“三促三控”技術結合。一定全縣中、低產田中稻目標產量分別提高到650、550kg/667m2。二定應用兩優1128、兩優0293、Y兩優2號、兩優6326等先鋒組合。成穗率平均提高到65%以上,有效穗數分別達17萬、16萬/667m2。三定中低產田純氮施用總量每667m2分別為18、19kg。N∶ P2O5∶ K2O之比約為1∶ 05∶ 08。基肥∶ 蘗肥∶ 促花肥∶ 保花肥的純氮總量施用比例約為25%∶ 32%∶ 22%∶ 21%。一促有效分蘗早生多生。在秧苗拋栽后7d左右追施分蘗肥。期間多次晾腳曬田促分蘗。一控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在拋秧、機插秧后15d或大田直播后45d左右,即在分蘗末期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90%左右及時排干田水烤田。爛泥田重烤,砂性土壤輕烤,葉綠色轉淡為度。二促大穗形成。雜交稻兩優1128等雜交組合都具有二次灌漿特性,要擴庫增源增加穎花數量。烤田復水后追施促花肥,退后15d左右追施保花肥。二控后期早衰。在始穗和齊穗期,每期667m2用磷酸二氫鉀02kg+尿素05kg+水15kg在15∶ 00后噴施葉面。三促根系深扎、莖稈粗壯。在底施適量硅肥和多次晾腳曬田基礎上,促花肥、保花肥施用鉀肥,增強抗倒能力。三控病蟲草害。預防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與適期防治螟蟲、稻飛虱等蟲害草害結合。
232 變革技術培訓和農技推廣方式 一改單一產中技術指導為產前促成訂單產銷生產、技術培訓與產中跟蹤技術指導、產后總結經驗結合。二改“課堂培訓”為田間培訓,找出落后的水稻栽培方式問題。三改常規生產為建設水稻保姆劑旱育秧等先進育秧技術、拋秧、機插栽培高產示范片與現場觀摩結合。四改技干推廣實績大與工作平常一個樣為職責到人、考評獎懲兌現結合。主要推行縣、鄉(鎮)技干包種糧大戶、村指導記載考勤張榜公示,與德、能、績、效考評、職稱續聘或緩聘掛鉤,不斷提高稻作科技含量。
(責編:徐煥斗) 19卷03期林 藝 淺談宿州主要大豆品種生育期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