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很少跟環保聯系在一起,很多人認為它們消耗太多,影響環境。但是在蘇格蘭一個小島,鳥類協會在近千公頃的泥沼地上投放溫馴的菜牛,借以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鳥類棲息地。
在蘇格蘭北部奧克尼郡(Orkney),一條安靜的小路旁,一小群棕紅色的林島菜牛正在吃草。灌木叢中長滿了牛芹、薺菜和小米草。不遠處,一只大賊鷗全神貫注地尋找著食物,燕子們不時一個猛子俯沖下來,攫食蟲子。
表面上看起來,這只不過是奧克郡田野里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今天不同尋常,它標志著一個獨特計劃的開端,其目標是保護蘇格蘭最為珍稀的一些鳥類。而最大的救星,就是那些慢吞吞正在吃草的菜牛。
不同尋常的合作
這個計劃是英國皇家鳥類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簡稱RSPB)的一個似乎不太可能成功的創意,其設想非常簡單:讓牛兒吃掉那些石南,改善環境的多樣性,從而增加在此處棲息的鳥類的數目和種類。
協會與當地放牧人鄧肯·里德(Duncan Reid)合作,放養了七頭菜牛,改良這面積970公頃的石南泥沼地(heather moorland,以石南類常綠矮灌叢為主要成分的酸性沼澤)。RSPB駐奧克尼郡的保護區管理人安迪·奈特(Andy Knight)說,它們的任務很輕松:吃掉或踩爛那些石南,但不會摧毀這里的景觀,只是改善它。
“因為菜牛的存在,這片泥沼地將長出更多幼嫩的植物。”他解釋說。“包括仙翁花、紅石竹和遠志科植物,這有利于昆蟲和哺乳動物的生存。而對于鳥類而言,這就像生活在一個滿滿當當、而非半空的食品儲藏庫里。”
“到時鳥兒將有更多食物可吃,”他說。“這將幫助它們度過艱難時光,比如我們剛剛過去的那種多雨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
RSPB在奧克尼郡伯賽摩爾斯(Birsay Moors)所設的保護區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來觀鳥,如草地鷚、云雀、笛珩、杓鷸、野翁鳥和小燕雀。這里也是英國為數不多的白尾鷂棲息地之一,全英國只有400-600對白尾鷂,其中許多生活在奧克尼郡。
“五年之內,因為這些菜牛,鳥類的數目——特別是白尾鷂——將翻一番。”安迪說。“這是我們的遺產,要保證所有的一切仍將留在這里,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
他警告說,假如沒有這些菜牛,一些鳥類的未來將變得黯淡。“我從事環境保護25年了,那時人們常見的鳥兒,如秧雞和云雀,現在都逐漸消失了。”他說。“白尾鷂很容易步其后塵。如果我們不好好照看,一些物種將很快消失無蹤。而且,一種鳥兒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來。”
這片占地甚廣的泥沼地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但從大約50年前起,島上的泥炭日益減少,石南科植物逐漸占據統治地位。如今它們生長的規模極大,已經把沼澤地變成一片單一栽培的“農田”——對于鳥類而言,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棲息地。
更加糟糕的是,徑自瘋長、無人過問的石南科植物成了蛾類和甲蟲的目標。它們讓石南變得衰弱,從而減少了此地生活的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數量——這些本是鳥類的食物來源。因此,盡管目前整個泥沼地的景觀看上去非常漂亮,人們卻不知道,撲扇著翅膀掠過泥沼的短耳鸮要喂飽自己是越來越艱難。
菜牛就是在此時來到了島上。這些體形龐大的家伙吃掉石南——它們顯然非常熱心干這種活兒——還用強壯的蹄子把它們踩倒,幫其他植物的生長發展掃清了道路。在它們慢吞吞的咀嚼中,直立委陵菜、山蘿卜、馬先蒿和蘭科植物都有望繁榮興旺起來。而這些植物將為昆蟲提供一個舒服的生存環境,更重要的是,讓鳥兒在嚴酷的冬天有草籽可吃。
協會之所以選中林島菜牛作為泥沼地上放養的第一個牧群,是因為其平靜的個性。它們平常住在泥沼附近的一個有機農場里,農場主布萊恩·里德蘭(Brian Ridland)說,當地的冬天很漫長,有時大雪覆蓋長達六個星期,此時農場會專門劃出許多區域,為鳥兒提供食物。在他看來,把自己的牛兒借給RSPB只是這種工作的延伸。“這對本地的景觀有幫助,”他說,“而我們的牛又正好適合承擔此項任務。”“鳥兒告訴我們季節,”他補充說。“把它們留給我們的孩子非常重要。如果你早上出來沒有聽到鳥叫,會覺得非常奇怪。”
家庭生意
這一天,布萊恩和鄧肯趕著牛群,走向保護區。布萊恩開著一輛全地形越野車,鄧肯用一根藍色的棍子趕著牛,讓它們一直走在路上,不要掉隊。
布萊恩的妻子菲奧娜和八歲的兒子坎貝爾也出來幫忙,防止牛兒走錯地方。但他們不用太擔心,其中一頭牛聞到了石南的氣味,循蹤走入了及膝深的紫色石南花海,歡快地吃著, 好像被放進了榮獲大獎的頂級美食店。
當一頭牛走過去,其他的也會跟上。很快,這小小的牛群就投入了改變泥沼環境的辛勤工作中,有時會集體發出一聲滿意的嘆息。
之前布萊恩、安迪和鄧肯不知道牛兒們會對新的環境和食物有何反應。在把牛兒趕上路之前,鄧肯擔心會有最壞的狀況發生——盡管這些牛兒天性極為溫馴。“我認為一開始它們會非常激動,管理起來很困難。”他說。
但是,整個上午結束后,他們都對這些“牛工人”充滿贊嘆。它們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沿著道路一直走過去,好像早已習慣這么做,而把頭埋進石南叢時,它們又是那么高興。顯然,溫和的性格和強健的體格讓它們成為這份工作的不二之選。
因為參與這個項目,鄧肯成為英國第一位拯救鳥類的放牧人。他負責白天把牛帶到泥沼地去,晚上出于安全考慮,再把它們趕回四周建有圍墻的野地,在那里吃草。
需要安全保證的不僅僅是牛兒,還有鄧肯。他身上佩帶了衛星定位標志,這樣RSPB就可以隨時跟蹤他的下落,這樣做不是為了防止他中途翹班溜到酒館去小酌——方圓數英里之內根本沒有酒館——而是為了保證他不會跌入深溝,把腿摔斷。密密的石南叢中隱藏著很多又深又難以發現的陷阱。另外,鄧肯語氣平淡地說,如果他真的摔斷了腿,那肯定也是發生在沒有移動通訊信號的泥沼荒野里,衛星定位是必須的。
鄧肯說,盡管存在著種種風險,他依然對這份獨一無二的工作充滿期待和熱情。他每天要走數英里的路,在泥沼地中跋涉,讓他照看的牛群遠離那些雛鳥生長的地方(許多鳥類在地上做窩),幫它們找到最美味的石南。“這讓我的身體更健康,”他大笑著說,“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我喜歡走路。”
這個創意新穎的計劃是英國首個同類項目,第一年的投入僅為3000英鎊。還有一個替代方案是隔離出一個占地廣闊的保護區,讓牛兒們永遠生活在那里。但無論對牛兒還是對RSPB的錢包來說,這個方案都不理想——每年成本高達12萬英鎊。
這七頭牛和它們生下的小牛將是伯賽摩爾斯環境保護的先驅。等到它們安頓下來,還會有三到四頭牛加入。人們希望,到了最后,會有多達30頭牛在這片泥沼地上漫游,享受大餐。
在路邊,安迪看到了一只羽毛剛剛長全的小燕雀的尸體,摸上去還是溫的——可能是飛翔時撞到了途經的車輛。它那小小的棕色身體躺在我的掌心里,分量極輕,幾近于無。
RSPB的項目既不能阻止汽車撞向小燕雀,也不能阻止它們被旋轉的風車葉片殺害——這些風車占據高處,俯瞰著伯賽摩爾斯保護區。它能做到的只是把保護區變成更好的生活之處,讓鳥兒有更多食物可吃,讓野生動物的種類更加多樣,讓這美麗而引人遐思的沼澤地變成更“富有”的棲息地。
當然,這一切不會在一夜之間實現。牛兒的咀嚼和反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要消化方圓上千公頃范圍內的食物,更是急不得。泥沼里鳥類的數目要出現明顯增長,估計還要五年,但是沒人感到心急,至少牛兒們的態度是悠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