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隨著“從洛桑到北京”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南通展年)帷幕的拉開,南通唐閘1895步入世人視野。這塊由老廠房改造而成的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初次亮相,便驚艷眾生。從那一天起,紛至沓來的游客們讓沉寂多年的唐閘老鎮又熱鬧起來。
新年期間,園區除了纖維藝術展,還準備了油畫作品展、古典家具展、書法展等,內容豐富多彩。
纖維藝術盛宴繼緣
本屆纖維藝術雙年展的社會反響十分熱烈,307件作品,5000余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被纖維藝術界譽為 “中國唯一、世界最大”的國際纖維藝術展。
據園區工作人員統計,自雙年展開展以來,共計五萬多人次入園參觀。老唐閘們結伴來看這里的新變化,家長們帶著孩子來接受藝術熏陶,年輕人三五成群參觀溜達,南通、無錫、蘇州等周邊城市相關專業的師生組團前來參觀學習……場面最為火爆時,游客需要分批進入園區。
也正因為受歡迎程度完全超過預期,原本計劃于2012年12月15日閉幕的雙年展一再延期。如今,一部分展品已經撤走,獲獎作品、優秀作品以及大師作品在春節期間仍將繼續展出。園區將展覽格局進行了調整,將繼續展出的作品布置在7、8號展廳,即兩座老倉庫內。
油畫里的世界
14號展廳最南邊的一間展廳展出的是陸強當代油畫作品。印象中的油畫總是和“濃墨重彩”、“絢麗熱烈”之類的詞語緊密聯系,然而陸強的油畫作品傳遞出的卻是一種淡雅、朦朧,甚至是迷幻的感覺。
陸強是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的一名教師,在長期美術教學與創作活動中,他的作品中呈現出西方繪畫手法與中國傳統美學相融合的特點。藝術批評家及理論家島子稱他的作品為 “自由而抒情的帶有意象審美的抽象性繪畫。”
陸強的作品題材豐富,涵蓋了人物、風景、事件等方面。他的很多作品沒有具體的表現對象,一眼望去會使觀者一頭霧水。靜觀其作品,卻又不禁思緒起伏,思考起人性、存在、荒誕之類的命題。
該展廳中間位置有一組畫,每幅畫上只畫有一個裸體士兵,端著帶有刺刀的步槍,正邁著僵硬的步伐行走。整幅畫的基調是冷灰色,造成壓抑感。由畫不由得聯想到被操控的人、麻木的靈魂、可怕的戰爭災難。這正是陸強所擅長的,簡潔的畫面背后是豐富的內涵,是他對現實的深切關注。
邂逅古典家具
經過玻璃連廊,來到中間的展廳。凳、椅、幾、案、柜、琴桌……一件件古色古香的家具,在燈光照射下,散發著柔和的光澤。這里展出的是問木堂所制的古典家具。
問木堂主人吳旭是這些家具的設計者,他有感于西湖邊的“問茶”,因而將堂號命名為“問木堂”。也由此告誡自己明清家具學問頗多,只有勤學多問,才能夠略知一二。他設計的家具形式上以明式為主,選用上好的紫檀與紅酸枝,在設計上既保留傳統,又有所創新,整體風格典雅、清秀、精致,頗有文人氣質。
全木框架交椅傳世極其罕見,在這里就展出了一把全木結構圓后背交椅。交椅憑借科學精密的榫卯結構相接以承重,唯一的金屬飾件是前后腿交叉點上的插銷。從交椅旁擺放的零部件構造能夠更清楚看清它的結構,由15塊支架木料與8塊角牙構成。交椅整體協調勻稱、紋飾雕琢精美,巧奪天工。
展廳里還精心布置了琴房、茶室,古典家具的魅力得以凸顯。各式家具錯落擺放,裝飾以盆景、茶具、字畫。靜立片刻,仿佛聞到了清幽的茶香,耳邊也似乎響起了陣陣絲竹聲。
名家書畫天地
不同于之前兩處專項展,最北邊的展廳里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里展出眾多大家的書畫作品,以近現代作品為主。
徜徉在展廳,一幅幅作品讓人目不暇接。范揚、喻慧、高劍父,林墉,吳湖帆,徐東東、吳作人……你不知道下一秒鐘會與哪位名家的作品邂逅,只能睜大眼睛貪婪地觀賞每一幅作品。或是舉起手機、相機,留下一些照片,以作紀念。
這些書畫都是由馀慶堂提供。馀慶堂寓意“積善之家,必有馀慶”,其名稱起源于主人于紅玲的一件收藏——清末狀元張謇先生的一塊手書老匾。
對于觀展者來說,如此廣泛而重量級的展覽,必將給視覺與心靈帶來雙重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