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國個人破產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建立個人破產法律制度對于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維護金融機構健康運行、促進國家金融穩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對當今世界個人破產法律制度最完善的國家之一——美國的個人破產法律制度進行了研究,以期對我國有借鑒意義。
一、美國個人破產法律制度主要內容
個人破產制度是指將個人納入破產法的適用范圍,當個人資產遠小于負債并且無力償還的情況下,通過法定程序由債務人自愿申請破產或債權人提請進行破產清算,以使其擺脫過去的舊債,重新開始其經濟生活,進而較公平地獲得清償的一種制度。作為當今世界個人破產法律制度最完善的國家之一,美國在立法理念、制度設計、實踐效果、影響范圍等方面都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個人破產能力
破產能力是指民事主體得以被依法宣告破產的資格。它是法院宣告債務人破產的必要條件,沒有破產能力的債務人法院不能宣告其破產。美國對個人破產的規定適用于三種債務人:(1)消費債務人,主要指為自己、子女或家屬的用途承擔的金錢債務,一般因過度的消費引起破產。(2)營業債務人,指在營業中承擔債務的合伙、個人等。(3)混合債務人,是指個人債務人有時兼有消費者債務和營業債務,在程序上適用個人破產程序。同時,美國破產法對個人破產程序做出了五種規定:清算程序、整頓程序、有經常收入之個人的債務調整程序、有年收入之農業工人的債務調整程序以及市政府債務調整程序。
(二)個人破產原因
破產原因是指適用破產程序所依據的特定法律事實,是法院拘役宣告債務人破產的唯一根據和根本條件。1978年之前美國采用個人破產原因列舉主義,如果債權人提出強制清算申請,法院必須審查債務人是否在申請提出之前四個月內存在失去清償能力的情況下欺騙性地轉移財產、向某個債權人做出優惠償付等六類行為,若債務人未犯有其中任一種行為,法院就無權宣告債務人破產。對債權人來說,這種規定是很不合理的,要在破產申請前查明債務人的破產行為是相當困難的,即使債權人有懷疑也無權查閱債務人的賬目?;谝陨先毕荩绹谛薷钠飘a法時將個人破產列舉主義改為了概括主義。
(三)個人破產財產范圍
如何界定破產財產范圍事關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切身利益,在個人破產財產范圍上美國采用固定主義。原則上,債務人在自愿清算申請或強制清算申請提出時擁有的全部財產均屬于破產財產。確定破產財產的時間期限是破產申請的提出。債務人的財產變成破產財產后,一般情況下債務人即失去對其控制,而暫時由托管人代替債權人享有對破產財產的權利。但凡是清算申請提出后債務人取得的財產,均歸債務人所有,而不屬于破產財產,除了三種例外。第一種例外是清算申請提出后180天內債務人所繼承或有權繼承的財產;第二種例外是清算申請提出后180天內債務人獲得的人壽保險賠償或類似收益;第三種例外是清算申請提出后180天內債務人取得的離婚財產分配或類似收益。
(四)自由財產制度
自由財產是指不屬于個人破產財產范圍、不受破產程序執行、能夠由債務人自由支配的個人合法財產。美國運用列舉式立法方式規定了自由財產的最低標準,破產法典第522(d)條對自由財產進行了規定。
(五)個人破產免責制度
免責制度是指在破產程序終結后,對于破產人未能依破產程序清償的債務,依照破產法的規定,在何種條件下和什么范圍內予以免除繼續清償責任的制度。美國破產法采用當然免責主義,在破產程序中若法院沒有專門做出拒絕給予債務豁免的決定,債務人就會自動獲得債務免責。破產法第7章規定,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后的60天內,受免責影響的債權人、代表全體債權人利益的破產受托人有權對免責提出異議,并向法院提出異議申請,由法院審理后決定是否債務人免責。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60天后,相關債權人沒有提出異議,債務人的免責就自動生效。但美國破產法第727條還規定了十種不能自動免責的情形,如欺詐性的轉移、隱匿或銷毀財產;未能做成或者保存供調查債務人的財產情況和商業交易所用的記錄,偽造、隱匿或銷毀這些記錄等。
(六)個人破產和解制度
在統一的破產法中確立和解制度是美國首創的立法方式,也是美國破產法的顯著特征。美國破產法第13章“有固定收入的自然債務人的債務調整”規定了個人破產和解制度,該章的程序為嚴格的自愿程序,債權人不能申請援用,只有符合下列條件的債務人方可適用該章規定的程序解決債務糾紛:債務人為個人;債務人有固定收入,包括工資、短期薪金、企業年度分紅等;確定的無擔保的債務不超過25萬美元,確定的有擔保的債務不超過75萬美元;債務人必須出于誠信。和解制度作為避免破產宣告帶來債權人、債務人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秩序不利影響的重要手段,對維護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對我國個人破產立法的借鑒
(一)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破產法律制度
美國個人破產法律制度的構建歷經了二百多年,從最初無條件地遵循英國破產法到最終形成獨立的個人破產法律制度,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它以《破產改革法》為主體,以一系列的修正案為補充,順應了市場經濟和信用經濟的發展,在沿襲美國法制傳統的基礎上借鑒了其它國家的先進經驗。借鑒美國經驗,我國個人破產立法也可采取先立法再完善的策略,在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個人消費信貸不斷擴大趨勢的前提下,立足自身法制基礎,借鑒其它國家先進經驗,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破產法律制度。
(二)平衡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利益
美國個人破產制度先后經歷了債權人本位、債務人本位和債權人債務人并重三個階段。從1800年第一部破產法到1978年《破產改革法》為第一階段。此階段更注重通過加大對債務人的懲罰來維護債權人的債權。從1978年《破產改革法》到2005年頒布《禁止破產濫用法案》、《消費者保護法案》為第二階段。此階段更注重以個人破產制度平滑債務人的消費能力,引導債務人的消費預期,擴大其消費能力。2005年之后為第三階段。此階段更注重平衡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利益,通過個人破產制度引導債務人理性消費,鼓勵個人創業,同時通過懲罰申請破產防止過度借貸消費,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我國個人破產法律制度的建立要注意協調不同的利益關系,達到既擴大個人消費又防止過度借貸消費,既維護債權人利益又確保債務人有必要經濟保障,既鼓勵個人積極創業又引導社會誠信建設的目標。
(三)保持制度建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制度的演化和完善需要以制度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前提,美國個人破產制度在這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如其對破產能力的規定最初采用了列舉主義,后經實踐證明,這對債權人明顯不合理而改為了概括主義;對自由財產制度,聯邦法律做出了原則規定,同時各州還可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細化補充。對此,我國個人破產立法也可予以借鑒,先從整體上對個人破產能力、個人破產原因、自由財產制度、個人破產免責制度、個人破產和解制度等做出規定,再依據形勢的變化而適時做出修改完善。
(責任編輯 耿 欣;校對 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