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付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交易的遍在性要求支付的移動性。交換產生后,社會支付的媒介和形式經歷了四種疊加共存的方式。一是以物易物的方式,以各種需、求物品作為交換媒介;二是以金銀、紙幣等一般等價物為媒介進行交易;三是以虛實聯體的方式,通過銀行卡等憑證進行交易;四是通過智能移動終端,利用互聯網進行數據傳輸,經由后臺信息的變動完成支付,高效方便。當前,第四種支付方式正蔚然興起,這既是社會生活復雜化下的支付簡便化的需求,也是科技進步的必然演變。支付寶開始應用于出租車支付,并發布了新版App“支付寶錢包”,其從線上走向線下、布局移動支付的戰略脈絡隱現。目前從當量上看,線下支付、傳統行業的支付占據整個社會支付的絕大部分,線下電子支付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移動支付不僅是未來電子支付的主流方式,而且也將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可以作為平臺整合入其他的功能應用服務,帶來巨大的流量,并且極易變現,這是一塊巨大的市場,商機無限。
線下支付寶
支付寶作為第四方支付中介平臺,連結商家、消費者和金融機構,超越了傳統金融機構成為線上電子支付的領跑者。如今,支付寶將目光移至線下,積極開拓線下支付市場,出租車行業成為支付寶下線初試牛刀的場域。
杭州引全國風氣之先,率先使用支付寶開展的費付、收業務。杭州很多出租車內提供WiFi上網,供乘客免費使用,只要乘客手機有支付寶客戶端,到達目的地后只需打開軟件進行支付便可,到賬后會有短信提醒。杭州的哥袁師傅是杭城第一個用支付寶收到車費的的哥,靈感和實踐觸出于一次偶然經歷。一次他送一位IT界的熟客去杭州機場,攀談中聊到付款的事情,客人對支付寶付款很支持,袁師傅便告訴他支付寶賬號,他進入“我要付款”頁面,到達目的地后,他輸入金額,確認,付款成功。“不到3秒鐘,我的手機就接到錢到賬的短信了。這比他給我200元、我再找零錢給他的時間快多了。”袁師傅說。事出偶然,但也是必然,杭州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袁師傅告訴記者:“在工作中經常碰見找不到零錢、乘客忘帶錢、收到假幣等擔憂,于是萌生了用支付寶收費的想法。支付寶實時到賬、實時轉信息,中間環節少,工作效率高。”
杭州的示范帶來了模仿效應,這種新應用在許多城市推廣開來。目前,成都、青島、鄭州等地的出租車司機已經使用支付寶收款,還有不少城市的司機正在積極聯系,希望盡快實現。支付寶該項目負責人慕容翰告訴記者,支付寶正在和各地叫車軟件公司合作,未來乘客可通過支付寶直接將車費付給司機,也可以手機叫車App內置收費的方式,通過支付寶支付打的費用。對乘客而言,支付寶支付靈活便捷,省去了忘帶現金、攜帶大量現金和無法找零的煩惱。
支付寶正積極配合為司機師傅們的賬戶定制“二維碼”。支付寶已正式發布了首批專屬“二維碼”,每位司機都將擁有一個與自己的支付寶賬號綁定的二維碼,乘客打開支付寶手機客戶端,將手機攝像頭對準二維碼進行“掃碼”,隨后手機上會出現司機的賬戶信息,乘客只需輸入金額,點擊“確定”即可完成支付。
除出租車領域外,支付寶無線事業部負責人許吉表示,希望更多的線下商戶嘗試支付寶,包括賣早餐的包子鋪和報刊亭,支付寶希望成為大家的“智能錢包”。長期研究電子商務的中國科學院教授呂本富也看好“支付寶”的線下應用前景。
支付寶的移動支付布局
據支付寶統計,2012年移動支付比前年增長超過 5倍,有430萬支付寶用戶的手機支付超過電腦支付。線上支付發端的支付寶,近年來一直對移動支付市場躍躍欲試。1月17日,支付寶發布了醞釀已久的App“支付寶錢包”。新年伊始,支付寶欲借電子錢包加速移動支付的卡位布局。支付寶錢包旨在提供在手機上獲得類似錢包一般的功能與體驗,把手機變為錢包。支付寶錢包的“聲波付款”功能正式亮相,同時還提供轉賬、二維碼支付、條碼支付等支付方式,還新增了收集和管理優惠券的功能。
在嘗試了條形碼和二維碼支付后,支付寶再次對移動支付進行創新。此次,支付寶首次發布了聲波支付,其服務在“支付寶錢包”上被命名為“付錢”。此種付款方式需要收、付款雙方均安裝支付寶錢包,收款人需點開該應用內自身頭像顯示個人名片,而付款人要點擊客戶端上的“付錢”按鈕,隨后,付款人的手機會發出一段聲波,此后便可識別收款人賬號,再經過支付寶平臺完成轉賬。這個功能很適合在交易雙方面對面的時候使用。
但仍有不少人對使用支付寶進行移動支付心存顧慮,現在很多人還沒有支付寶,也有時很匆忙趕時間,用支付寶支付有點兒麻煩。在公共網絡上用自己的銀行卡支付,還有很多人總覺得有些不安全。支付寶要想在移動支付上走得更遠,這些都是必須考慮和解決的。
移動支付生態粗構
艾瑞研究院院長曹軍波認為移動支付將帶來行業新變革,未來會聚焦線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元。對于這個“千億蛋糕”,市場參與各方都摩拳擦掌,希望分得一杯羹,包括支付寶、快錢、匯付天下等在內的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已經或即將推出自己的移動支付產品。在移動支付生態圈的構建上,傳統金融機構似乎稍遜互聯網支付公司一籌,需要加強迎頭趕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日前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其中手機網民占比高達74.5%,并將持續增長,手機已經成為了“國內第一大上網終端”。而隨著電子商務特別是移動電子商務的飛速增長,移動支付的需求必將大規模地密集爆發,推動移動支付的發展。移動支付相比傳統支付方式有著很大的優勢,移動支付可以成為最安全的支付系統。不少人憂慮智能終端支付的安全性,其實這種支付方式比刷卡更安全——移動支付可以引入多種認證方式,從密碼、地理位置服務到序列號甚至即時QR二維碼,這樣就很難有機可乘。此外,人們通常隨時把手機帶在身邊,所以即便不慎丟失手機也能立即發現并采取安全措施。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移動互聯網、二維碼技術、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WiFi熱點和3G、4G網絡的大面積覆蓋,移動支付將會成為未來電子支付的主流。更為重要的是,支付也有望成為社會關系之外的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創造出更大的增量價值和新一代的互聯網巨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