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兒子會搖搖晃晃地走路后,老婆一下子變懶了。
兒子吃了八個月奶,老婆就不讓吃了,說是沒營養。兒子剛會握勺,老婆就給兒子買了專用木碗、設計了專用餐桌——前面有一塊寬木板、三面有欄桿的那種。吃飯時,她把兒子往專用餐桌上一放,給兒子圍上餐巾,用木碗盛上飯,放在兒子的餐桌上,任兒子握著勺亂扒拉。兒子像是在吃飯,也像是在游戲:飯能扒拉嘴里就算吃飯了,扒拉不到嘴里就算游戲了。一頓飯下來,兒子身上、餐桌上、座位下,到處都是飯粒。老婆卻在兒子的小臉兒上親個沒完,夸兒子會吃飯,然后把兒子扔給我,自個收拾去了。
兒子不小心摔倒了,老婆坐在那兒懶得挪窩,甚至裝作沒看見。兒子哭,她走開。兒子哭上一會兒,見沒人理他,哭得沒意思,自己爬起來繼續玩。兒子的玩具室凌亂得不得了,玩具到處放,讓人無法下腳。老婆偶爾收拾一回,還叫上兒子,一會兒叫兒子撿玩具,一會兒叫兒子拿掃帚,把兒子支使得像陀螺。兒子嘻嘻哈哈的,母子倆仿佛在做游戲。
兒子快5歲時,老婆再不給穿衣,讓他自己穿。一些襪子、短褲、襯衣之類的,老婆讓兒子洗。一些簡單的家務,老婆也分配給兒子。就這樣,兒子的身體壯壯實實的,剛滿5歲就上了小學一年級,并且會自己照顧自己。老婆還經常抓兒子的差,讓兒子替她干“私活兒”。老婆工作忙的時候,她竟讓兒子上網幫她下載資料,她只管整理。
兒子9歲時上了小學五年級,老婆更加懶了。每周六拖地、擦家具、收拾餐桌,都是兒子雷打不動的任務。即便這樣,老婆動不動還耍賴,偶爾不洗碗。在我們家,不是兒子向媽媽撒嬌,而是媽媽向兒子撒嬌。每當老婆要偷懶,就嗲嗲地對兒子說:“兒子啊,幫幫媽媽,可否?”兒子應聲問道:“媽咪,需要兒子做什么?您盡管吩咐。”老婆不失時機地在兒子的小臉兒上雞啄米般親幾下,交代了任務。兒子樂呵呵地屁顛屁顛地代媽媽干活兒去了。老婆伸個懶腰、窩進沙發、打開電視,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說來也怪,我家有了這么一個懶老婆,什么都讓兒子做,卻把兒子鍛煉得非常懂事、非常勤快。也許,這也是一種教育之道吧。只是老婆在不動聲色中完成了這些,讓兒子不知不覺地健康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