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移民到了挪威,她向我說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天,幼兒園里來了位稀客——一只可愛的荷蘭兔子。這只兔子有著一雙特別大而長的耳朵,體型也比中國的小白兔大很多。
Ann老師將兔子請進來前,還特別細心體貼地詢問過每個孩子是否對動物過敏,確定沒有問題的孩子就可以和小兔子玩一會兒。
可愛的兔子被Ann抱進教室里。孩子們一看到小兔子,馬上興奮地哇哇叫著奔過去。
北歐初夏斜斜的陽光灑進教室,孩子們雀躍而小心翼翼地溫柔地撫摸著小兔子,個個都躍躍欲試要抱起小兔子親吻它。這時,小兔子紅色而透明的眼瞳里也閃爍著快樂的光澤。
人類的天性里就有渴望和動物友好相處的愿望,充滿童真的孩子炙熱而單純地熱愛著動物與自然。
仲夏到來后,北歐大地開始每天有十幾個小時的暖暖陽光了。幼兒園的教室被搬到了一個大而寬闊的朝陽的地方,有樹木叢林,還有爛漫的野花。動物除了小兔子外,還有小松鼠、小刺猬等。這個超大的教室其實就是幼兒園旁邊的小森林。挪威的很多學校都依山而建,政府規劃時會將最好的環境讓給孩子們。
在這樣的天然課堂里,孩子們從小學會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比如在玩堆沙子游戲的時候,老師會引導孩子們把不同的東西埋在沙子下并做下記號,等過幾天再去挖出。這時,孩子們會發現,噢,原來有些東西如香蕉皮會在沙子下腐爛和被吸收,而有些東西如塑料袋子和玻璃是不會被吸收的。就這樣,孩子們在探求中學會了給垃圾分類,懂得了要善于管理我們的生活廢物。這樣,才可以讓美麗的自然環境保存下去。
因為從小的培養,挪威人都會非常自然地將生活垃圾分配好。平時,家里的垃圾桶會分為三個:裝食物垃圾的、裝紙張垃圾的和裝普通垃圾的。如果有電池和廢棄電器,要另外送到專門的收集站。如果有剪下的樹枝,挪威人會自己開車送到樹枝收集站。這些看起來繁瑣而需要長期堅持的習慣,大家樂于接受,這和幼年的良好教育是分不開的。
認識兔子的課程結束了,在Ann要帶著小兔子回兔子家的時候,小女孩Alisa忽然非常悲傷地哭泣起來。她撲向媽媽的懷里說:“我要帶兔子一起回家……我要兔子留下!”Alisa的媽媽微笑著輕撫她的頭發,輕輕回答:“兔子也有自己的家,兔子要回到自己森林的家里才會快樂。”Ann也接著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都喜歡這些可愛的動物,那么,我們可以經常請它們來幼兒園里做客。但是,更多的時候,動物們是要生活在自己的家園里的。它們只是我們的客人,就像今天來訪的小兔子一樣。我們不能因為愛它而占有它。”
盡管百般不舍得,最后,Alisa還是含淚揮手和兔子說再見了。
不能因愛而占有,這是幼兒園老師告訴孩子們的一個道理。因為大家從小都懂得了這個道理,挪威才會有隨處可見的和人類和平相處的動物。在小海灣邊,每天都會有很多野天鵝和海鷗在沙灘上覓食休憩。這些小動物和附近的住戶近在咫尺,卻不會有任何人去捕殺傷害它們,它們安逸而自在地享受著大自然的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