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女友僅靠300元錢起家,通過在街邊擺地攤賣衣服,每年斬獲15萬元財富。他在網上發帖寫下的練攤經驗被眾網友稱為“練攤寶典”,網友紛紛向他取經。創業兩年后,他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店鋪,還應出版社邀請出了一本如何練攤的暢銷書。從落魄草根到勵志偶像,這位80后小伙兒包正忠是怎樣做到的呢?
300元起家地攤創業
1983年,包正忠出生在甘肅靖遠縣箬笠鄉一個閉塞的小山村。由于家境貧寒,上到高中他就輟學了。2001年,包正忠應征入伍成為一名消防兵。部隊這個大熔爐,鍛造出了他勇敢、堅毅的品格。
2004年復員后,包正忠只身到深圳尋夢。兩年后,郁郁不得志的他回到省城蘭州做起了保險推銷員。因人生地不熟,幾個月他都未做成一單業務。窮困煩悶之際,他認識了一名叫王瑋的女孩。女孩在蘭州開了一家租碟店,生意十分慘淡。相仿的年齡,類似的經歷,讓兩位在省城打拼的年輕人心貼得很近,他們相戀了。
2009年,包正忠與王瑋舉辦了一場極其簡單的婚禮。婚禮過后,兩人手頭的錢加起來只剩下300元。日子該怎么過呢?新婚妻子的一句話給了包正忠極大的勇氣,王瑋說:“300元錢或許能做點兒小生意。”兩人再三合計后,決定擺地攤賣衣服。
2009年6月18日,是包正忠永生難忘的日子。這天,他和妻子滿懷希望地攥著300元錢來到服裝批發市場,一家一家轉,一家一家比。最終,他們看中了一批款式漂亮的廉價服裝,但老板說進貨款低于1000元不能按最低價批發。兩人軟磨硬泡,硬是讓老板答應按最低價批給他們300元錢的貨。
當天晚上,包正忠和妻子用一條舊床單包著這些衣服,來到蘭州市永昌路的夜市上出售。每天晚上,都有許多小商販聚集在這里練攤。包正忠在一塊不到2平方米的空地上開始了他的夢想之旅。
練攤第一天,包正忠在日記中寫道:
路上人來人往,可我們的小攤兒看都沒人看,我和老婆好心急。其實,我也很不好意思,怕朋友和戰友看見我擺地攤。后來,老婆不停地喊著招攬生意,總算在晚上8點左右做成了第一單生意。由于貨品選得對路,此后情況開始好轉,我們不停地裝貨、收錢……收攤后回到出租屋一算,一共賣了600多元錢,除去進貨和來回打車的錢,還凈賺了300元。我和妻子激動得相擁歡呼。
包正忠說,其實,擺地攤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容易。有時候,任憑你嗓子喊啞,也沒人看;到了冬天,西北風裹挾著零星雪花,凍得人直哆嗦;每天收攤回到家差不多都是凌晨1點左右,睡五六個小時又要接著跑批發市場。所幸,王瑋一直鼓勵包正忠:“等我們賺到錢,就開一家店,坐在屋子里賣衣服。”有了夢想的支撐,包正忠慢慢放下了心理負擔,膽子也大起來,能像同行那樣,揮舞著款式新穎的衣服大喊著叫賣了。
誠信待客,靈活經營
到了旺季生意奇好,王瑋便請來姑姑和妹妹幫忙。包正忠開始進一些質量較好的裙子、紗衣等,每件賣四五十元,每天晚上的營業額高達2000元,刨去成本,純收入能有六七百元。這相當于他們打工時半個月的工資。
入秋之后,T恤、裙子不好賣了,包正忠就開始賣毛衣。隨著天氣日漸轉冷,夫妻倆又賣起了圍巾。包正忠和王瑋都是凡事特別用心的人。為了讓自家的圍巾更俏銷,每天半夜收攤回到家,夫妻倆還要上網搜索有關圍巾圍法的視頻和文字進行學習,王瑋還不停地在自己的脖子上練習。
他們定做了架子,把圍巾掛起來賣。每當有顧客看圍巾,夫妻倆就會細心地向對方介紹,怎樣圍起來好看,衣服該怎么搭配。顧客聽完會覺得很值,于是成交量就上去了。
此后,他們還搞起了多數練攤人通常不做的售后服務:只要是在他們攤上買的東西,顧客不喜歡,在規定時間內拿回來可以換。正是靠著誠信經營和貼心服務,許多顧客慢慢成了他們的回頭客。
圍巾和帽子是季節性很強的商品,每一次降溫都會帶來銷量的上升。為了增加收入,有一段時間,他們白天在一個公交樞紐站附近賣,下午4點多回家吃點兒東西,接著去夜市上賣。雖然很辛苦,但收入也很可觀,最多時一天利潤達到了1500元。
快過年時,他們又賣起了年畫和對聯,但銷路并不好,每天只能賣幾十元錢。夫妻倆分析原因后,覺得是對市場需求的判斷失誤。現在,每到過年,保險公司、銀行、證券公司、超市等都要送這些東西,年畫之類的東西在夜市上幾乎就沒有什么需求。有了這次教訓后,包正忠夫妻每次進貨前都會分析一下市場需求。
轉眼到了2010年。一位有過合作關系的大批發商給包正忠帶來了好運。因為彼此熟悉,對方經常把一些不太好批發或者存在問題的貨便宜處理給他。一次,那位批發商進的一大批某品牌的西服和風衣,和當地另一家批發商重了貨,批不出去。于是,他就把那批貨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批給了包正忠。
包正忠將這批貨擺上夜市后,因為零售價比正常的批發價還低,顧客都覺得物超所值,所以,每天都能賣掉幾十件。這批貨售罄后,包正忠狠賺了一筆。之后,他再去找這位批發商拿貨時,對方都會給予一定的優惠。對方有什么新貨讓他捎帶著賣的,包正忠也從來不拒絕。事實證明,和批發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很重要。后來,包正忠自己開了店,從這位批發商那里進貨時欠了他1萬多元的貨款,這位批發商從不向他催要。
“練攤帝”練成勵志偶像
包正忠不僅熱心且具有正義感。夜市上小偷很多,每次顧客買完衣服,包正忠都會善意地提醒對方挎好包,看管好自己的財物。有一次,一名小偷偷一位姑娘的手機時被包正忠看見了,他便出面制止。不料小偷惱羞成怒,叫來一名同伙罵他。包正忠忍無可忍,沖過去打了他們兩拳。兩名小偷本想還手,一看擺攤的人都沖他們怒目而視,當即落荒而逃。此后,小偷再也不敢對包正忠的顧客下手了。包正忠說,無論做什么,有個好人緣都是一種無形的財富。因此,他與同行相處得很好。
斗小偷事件發生不久,包正忠第一次遇到了大買家。那天晚上快收攤時來了兩名30歲左右的女士,她們一共選了12件衣服。包正忠說:“當時那種心情,沒經歷過是無法體會的,又怕又激動。怕的是人家選了不要,選那么多再猛砍價;激動的是自擺地攤以來,第一次碰上了選這么多衣服的顧客。”一番討價還價后,最終敲定成交價為620元。他們還送給顧客一件衣服。臨走時,其中一名顧客對包正忠說:“聽說你是退伍軍人,挺正義的,我們才專門趕過來淘衣服。你賣的衣服還真是物美價廉。”
慢慢地,到包正忠攤位上淘衣服一拿好幾件的客戶越來越多。到2010年8月一算賬,包正忠和妻子嚇了一跳:一年下來,他們竟然通過擺地攤掙了整整15萬元。如果去打工,他們是不敢想象能掙這么多錢的。掘取第一桶金后,夫妻倆于當年10月在永昌路盤下了一家小服裝店,圓了當年“坐在屋子里賣衣服”的夢想。由于服裝店剛開張,生意不是很好,包正忠便讓妻子一人照看店面,自己繼續擺地攤。
2011年年初,幾名同學和老鄉聽說包正忠通過擺地攤賺了不少錢,紛紛向他討教練攤經驗。包正忠想,現在許多年輕人感嘆打工艱辛、生存不易,苦于賺錢無門,自己何不把創業經歷寫成帖子,在網上和大家分享經驗呢?
此后,包正忠開始在天涯社區、阿里巴巴論壇寫自己的創業經歷。沒想到,他的長篇帖子竟被網友奉為“練攤寶典”,受到了強烈關注,半年后點擊率竟突破了200萬。很多人跟帖向他討教經驗,什么東西好賣、在哪里進貨便宜、擺攤地點怎么選擇等。為此,包正忠陸續創建了6個QQ聊天群,每個群里都人滿為患。對于網友的求助,包正忠從不吝嗇,總是一語中的地說:“我的生意經也就八個字——誠信交友、薄利多銷。”
2011年3月,隨著媒體的報道,包正忠“練攤帝”的名號在網上越傳越響。當年8月,遼寧教育出版社的編輯主動聯系上包正忠,問他有沒有意向把自己的帖子擴展成一本書,小伙子欣然同意。
2011年國慶節,包正忠撰寫的《練攤帝:300塊錢擺地攤,一年凈賺15萬》的自傳體小說順利出版。令包正忠喜出望外的是,他的書面市后竟然賣得很火。多數人表示,雖然他沒有優美的文筆,卻寫出了自己的真實經歷和寶貴經驗。
2012年2月,包正忠在天水路開起了第二家服裝店,專營時尚女裝。同時,他還在淘寶網當起了掌柜。幾個月后,他的第3家店也在蘭州大學附近開張。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應接不暇的顧客令包正忠感到分身乏術。從2012年秋天起,他正式告別了地攤生涯。據王瑋透露,2012年,他們夫妻的純收入在30萬元以上。漸漸鼓起的腰包,也撐起了包正忠的雄心。下一步,他還要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
從“窮二代”到走紅網絡的勵志偶像,這位80后“練攤帝”用他的創富經歷驗證了一個樸素的真理:只要踏實肯干、用心鉆研,任何一個領域都會為佼佼者提供“封王稱帝”的機會。(本文嚴禁轉載及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