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五十的吳女士已經絕經大半年,患有更年期綜合征,大夫建議進行雌激素治療。但她聽親朋好友說用雌激素治療會發胖,易得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癥,嚇得她不敢服用雌激素,更年期的各種不適癥狀越來越嚴重。
吳女士的顧慮反映了中國1.6億中老年婦女的現狀,她們備受更年期的困惑與痛苦。其中,大多數婦女往往會認為這是人生自然現象,不需干預,要順其自然;少數婦女會因為身體不舒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四處尋求幫助與治療。大部分婦女都知道更年期癥狀需要用雌激素治療,但是,她們又會談雌激素色變——唯恐用了雌激素自己會得癌癥。
其實,更年期是女性從生育年齡向老年轉換的時期,又叫圍絕經期,年齡在40~55歲之間。這個時期,卵巢功能逐步衰退直到功能喪失。目前,我國婦女平均絕經年齡在50歲左右。決定絕經年齡的因素中,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往往還與營養、生育、肥胖、生活方式、手術等有關。更年期綜合征是指以內分泌改變引起的自主神經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癥候群。婦女在圍絕經期的各種癥狀是逐漸出現的,癥狀的多少及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大約有75%的女性會發生圍絕經期綜合征,但只有10%~25%的患者癥狀較重需要接受治療。比如,骨質疏松患者會出現腰背酸痛、身高變矮、彎腰駝背,其危害是易發生骨折,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
以上這些疾病和問題都是因為雌激素含量降低所引起的。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就確立了絕經后使用雌激素治療的預防方針。開始是為了緩解更年期癥狀,很快被擴展到可“永葆女性美麗”和預防慢性衰退性疾病,包括預防骨質疏松。對于婦女擔憂的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雌激素治療指南明確指出:補充雌激素時加用孕激素可消除單用雌激素所致的子宮內膜癌危險。乳腺癌風險只是促發有潛在癌變基礎的乳腺組織發生病變與加速病情發展,而不是使正常的乳腺組織發生癌變。
通過幾十年的臨床應用研究,國際絕經學會組織對絕經期雌激素治療達成以下的共識:絕經后婦女如有更年期癥狀,又有骨質疏松癥高危因素,主張盡早應用雌激素治療,早期使用,利大于弊;對適應證范圍內婦女進行利弊評估,只要益處超過風險,就有應用價值;根據個體差異應用最低的有效生理劑量,選用不同的藥物種類及使用途徑,選擇個性化的雌激素治療方案;絕經后雌激素替代治療不僅可緩解更年期癥狀、預防骨丟失及骨折,還可對心血管及腦起到進一步的保護作用;絕經后連續應用雌激素5年是安全的,用藥期間至少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對個體的危險因素和受益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及個體需要決定療程的長短。
根據以上用藥原則,對于有更年期癥狀的和有雌激素替代治療意愿的婦女,可以考慮應用雌激素治療。但一定要經過專業醫生的認真檢查后,才可判斷能否用藥。要選用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通過嚴密和規律的隨訪來決定用藥時間的長短。
總之,絕經不是病,更年期綜合征沒有那么可怕,雌激素治療也沒有那么可怕。只要規范地用藥就可以了。如何規范用藥,需要醫生根據個體的情況進行把握。還要提醒的是,要早期用,盡量60歲以前用。這樣,可以讓更年期婦女身體更健康、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