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后,央視記者問他:“你幸福嗎?”莫言回答得很干脆:“我不知道,我從來不考慮這個問題。我現在壓力很大,憂慮重重,能幸福嗎?我要說不幸福,那也太裝了。剛得諾貝爾獎能說不幸福嗎?”其實,這就是莫言的幸福觀: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
幸福,是欲望得到滿足時人的一種心理狀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觀。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樂呵呵地和幾位朋友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間里。有人問他:“那么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難,有什么可樂的?”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起,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值得高興嗎?”后來,屋子里只剩下他一個人,他依然很開心。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有什么好高興的?”蘇格拉底回答:“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老師請教,怎么不令人高興呢?”在蘇格拉底看來,精神世界的滿足是最大的幸福。
在某省會城市的一檔電視節目中,當主持人探詢96歲的關老漢幸福長壽的原因時,身著大紅唐裝的老人沉吟片刻,之后的回答令人吃驚:“是因為‘摟脖’。”原來,老人的曾外孫天天放學之后跟他貼臉摟脖。老人認為曾外孫和他親昵的時刻是最為幸福的時光。老人對幸福的回答令人回味無窮。人生中有許多值得珍惜的事情,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幸福的滋味便會油然而生。
山東招遠市柳杭村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劉盛蘭靠撿破爛為生,以粗茶淡飯度日,卻在一生中資助了很多貧困學生和需要幫助的病人。老人說:“越幫助人,拿出的錢越多,心里越好受。特別是看著窮孩子上學的笑臉,憧憬著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未來,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高興。”老人的生活雖艱辛清苦,可心靈卻在溫暖他人中感受著生命的意義和幸福。
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飯菜,聽愛人給你說情話,跟自己的孩子做游戲。”可以說,幸福不是你開的車有多豪華,而是你開的車能否讓你平安到家;幸福不是你愛的人有多漂亮,而是你愛的人笑容有多燦爛;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你傷心落淚時有人安慰你……
對于幸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人生也許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們可以調適我們的心態,我們可以調整對幸福的理解,我們可以感悟蘊含在生活瑣碎小事中的幸福。
又是一年春來到。
又是一年新開端。
你聽,幸福在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