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是北方冬天的“主旋律”。盡管茫茫白雪、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令人神往,但冬雪也易誘發某些疾病,并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因此,雪天要做好一些疾病的防治,外出時也要格外小心,以防摔傷。另外,雪天氣溫下降,人們要精選食品,做好飲食養生,以保持健康。
■ 血壓血糖勤測量
雪天氣溫下降,會促使血壓升高。高血壓是引起腦出血、腦梗死的重要病因。雪天要防止血壓、血糖忽高忽低,要養成勤測量的習慣。特別是“三高”患者,血壓不穩定或控制差者應每日監測2~3次血壓;如血壓穩定或控制良好,應每周監測1~2天,每天監測1~2次。對于血糖不穩定或控制差者應每日監測4~5次;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如血糖穩定或控制良好,應每周監測1~2天,每天監測4~5次;肥胖患者,有條件的可每天同一時間利用脂肪測量器監測體脂肪、內臟脂肪是否在正常值,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病號還要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調節,如慢起床,應在清晨醒后養神5分鐘后再起床活動。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心腦血管破裂。切忌勞累,注意保暖,避免情緒激動。要低鹽、低熱量、低動物脂肪、低膽固醇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以防身體發胖及血脂升高。
■呼吸系統保通暢
原先就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哮喘等疾病的人在雪天容易舊病復發。有呼吸系統病史的人雪天也應盡量避免出門,鼻咽部及咽喉部要避免暴露在冷風中。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前胸、后背和腳部。雪天,感冒病人增多。感冒后應攝入足夠的水分,睡眠一定要充足,不要熬夜,足夠的睡眠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加速感冒治愈。
■ 衣著合適防凍傷
凍傷主要是低溫寒冷造成的,雪天較為常見。人體發生凍傷多在手、足、耳、鼻等暴露在外或衣著保暖不足的部位。許多人以為,將鞋子、襪子等穿得緊一點兒會更加保暖。其實不然,鞋襪過緊會導致局部血流不暢,熱量無法順利到達腳部,反而不利于保暖。因而,雪天的鞋襪要適當寬松。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濕的環境中逗留時間過久。盡量多活動手部或者足部,腳部出汗后要及時更換襪子。
■ 外出防滑防摔傷
下雪天,防滑、防跌、防撞對老人來說很重要。天冷路滑,加上中老年人骨質較為疏松,易發生骨折。歲數較大的老年人、身體素質比較差的腦血栓后遺癥肢體活動不靈活者,要盡量減少外出。確實需要外出時,應有人陪同攙扶。出行時還要注意放慢腳步,雙手不要插入衣服兜里,以防摔倒后頭部或肘部關節著地;如果突然摔倒,盡量別用手腕支撐地面,因為這種摔倒姿勢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一旦摔倒,應先緩慢活動四肢,確定傷勢不重,再慢慢爬起來 。嚴重摔傷者應該保持原地不動。
■ 雪天飲食要精良
吃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雪天,我們要適當增加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吃辣: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堿。雪天多吃這些食物,不僅能增進食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
補鈣補鐵: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貧血的婦女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體溫低0.7℃、產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后,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魚蝦等,含鐵的食物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