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古稀的周老太扁桃體發炎到醫院看病,忘記告訴醫生她有高血壓病,醫生便給她開了青霉素640萬單位加入生理鹽水500毫升靜滴,每日2次。連續輸藥3天后,周老太的扁桃體炎癥雖好多了,但她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血壓達180/110毫米汞柱,不得不停用青霉素。
由于濫用藥物,使藥源性高血壓病日趨增多。像周老太這樣的高血壓病人,如再繼續用青霉素等不該用的藥物,猶如火上澆油,會加劇高血壓病情,甚至威脅生命。為了從源頭上預防高血壓,應重視科學生活、合理用藥。高血壓病患者應避免和忌用以下常見藥物:
含鈉鹽的藥物:如氯化鈉、碳酸氫鈉、青霉素鈉、頭孢菌素類鈉(頭孢唑啉鈉、頭孢匹胺鈉、頭孢哌酮等)、生理鹽水、血漿制品等。據現代醫藥科研證實:鈉鹽與高血壓病成正比例,主要原因是和“鹽敏感”有關。如果人體大劑量攝入含鈉藥物、飲食或長期應用,可因攝取鈉過多而造成水鈉潴留,促使血壓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壓病患者飲食不宜太咸。正常人的食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克,高血壓患者則更要養成清淡少鹽的飲食習慣。
激素類藥物:如氫化可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潑尼松龍、醛固酮、去氧皮質酮、雌二醇、睪酮、苯丙酸諾龍、司坦唑醇等。這類藥物能影響水鹽代謝,使鈉鹽停滯在體內,增加血容量。同時,激素又促進人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動性增高,促進小血管平滑肌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此外,中藥甘草和鹿茸及其制劑的化學結構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甘珀酸鈉的化學結構和醛固酮類似,也可導致血壓升高。
解熱鎮痛藥:特別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這類藥物化學結構雖類別各異,但它們都有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的共同機制,使用后可導致擴張血管的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分泌減少,水和鈉鹽潴留體內,血容量增加,血管持續收縮,致使血壓升高。此外,非處方藥白加黑片(美息偽麻片)內含的偽麻黃堿雖有止咳作用,但可升高血壓,也應慎用。
抗菌藥物:紅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甲硝唑以及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呋喃唑酮、帕吉林、丙米嗪、苯環丙胺等。這類藥雖本身不會升高血壓,但和含有大量酪胺的食品如紅葡萄酒、啤酒、臘肉類、干魚、干乳酪、柑橘等同時食用生成的化合物結構類似腎上腺素具有升壓作用。服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會使人體喪失分解單胺氧化酶的能力。此時如果大量進食酪胺食物,會使酪胺大量積蓄而出現明顯的升壓作用。
麻黃堿:麻黃堿是從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提取的生物堿,臨床上常用麻黃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發作及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因此類滴鼻藥物使用起來比較方便,故有的人就自己買來應用。殊不知,這樣是非常有害的。麻黃堿是擬腎上腺素類藥,它能興奮人體兩種受體而使血管收縮達到治療目的。但在使鼻黏膜局部毛細血管收縮的同時,它也使全身其他部位的小血管收縮,這樣就可使人體的血壓上升。另外,麻黃堿還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心搏輸出量的增加會促使血壓升高。故患有高血壓及心源性哮喘的患者,不能用麻黃堿治療哮喘發作,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合適的藥物治療,以免發生意外。
降壓藥:患高血壓的人,需要經常服用降壓藥。有的患者除白天服用外,在晚上睡覺前也服用。其實,睡前服用降壓藥應慎重。人在睡著后,全身肌肉、神經、血管和心臟均處于放松狀態,血壓比白天要下降10%左右,基礎代謝降低。此外,人入睡后腦血流量減少,血流速度趨緩,血液中的一些凝血物質極易附著在血管內膜上,并聚成凝塊。對于有明顯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來說,尤其容易發生此種情況。如果睡覺前過量服用降壓藥,血壓將會降得更快,使動脈硬化癥狀加劇,嚴重的還可以形成腦血栓,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