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公路事業的飛速發展和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提高筑養路機械的管理水平,使之穩定可持續發展下去,也是當前擺在公路行業機械管理人員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省公路局有關筑養路機械管理方面的文件早就明確提出:“要嚴格貫徹安全第一和預防為主的方針,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技術和經濟管理措施,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保持設備技術狀況完好,不斷改善和提高單位的技術裝備素質,使設備的壽命周期費用最佳,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根據上級文件并結合我單位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筑養路機械管理水平進行闡述。
關鍵詞:養路機械;管理水平;提高
1 抓好管理是提高筑養路機械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證
1.1 抓人員管理,提高整體素質
抓管理的關鍵是抓好人的管理。對此相應地制定出一整套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機務人員實行定機、定人、定職、定責、定崗的“五定”措施,使機務管理即有明確分工又有互相協作的原則。對每位機務人員的出勤、生產作業及政治表現每月可進行一次考核評定,做為年終評優的依據,每年可抽幾天時間進行培訓,內容要根據機務人員的實際需要開設政冶理論、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安全常識、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及機械故障檢測與維修常識等課程,并進行考核存檔,以此來激發機務人員的上進心和責任意識。
1.2 抓設備管理,降低成本費用
設備是單位固定資產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是單位的家底子,也是我們機務人員的命脈,它的管理好壞會直接影響養護生產大局、單位經濟效益直至每個職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根據《黑龍江省公路機務管理資料匯編》的要求,對設備進行比較細致的專業管理,按定額提取設備的大修、折舊等機械固定費用,并按設備的實際工作由機務管理人員和財務部門統一掌握和監督使用。根據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編制設備的“二保”、“三保”間隔時間或里程,督促操做人員養成對設備進行例行保養的習慣,按時完成設備的二保、三保作業項目,決不允許發生以修代養,帶病作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導致拼設備的現象。油料根據各種設備的標準定額,按實際工作量消耗,進行標準考核管理。修車、領材料或零部件由機務管理人員鑒定、領導審批后方可進行。只有嚴格控制這些管理環節,才能有效降低機械設備的成本費用。
1.3 抓內業達標,健全歸檔工作
根據《黑龍江省公路設備管理辦法》的要求,應及時建立鍵全設備檔案、卡片,對設備進行編號。對新購入的設備組織技術人員、駕駛員進行驗收,根據出廠的技術文件、使用說明書、裝箱單等對設備的技術狀況、附屬設備、隨車工具和配件進行檢查驗收,并按要求組織試運轉并進行嚴格的走合保養,同時填寫技術檔案和卡片。新設備在完成走合保養投入生產直至使用到報廢年限的整個過程中,機務管理人員必須及時做好設備的使用、保養、維修及成本核算等原始資料的檔案記載工作,做為分析投資效益、制定管理辦法、合理使用設備的重要依據。另外,按上級要求定制了標準化的圖板,建立健全了微機化的電子檔案,各項數據填寫真實確鑿,每月都上板公示,做到內業跟隨外業,內業促進外業,對分散作業的設備要隨時把握其動態,做到跟蹤問效跟蹤考核,并能及時向上級部門報表,提供所需各種數據,從而使內業的管理不斷標準化、系統化和信息化。
1.4 搞競賽活動,增強責任意識
多年來根據《黑龍江省公路系統紅旗設備競賽辦法》的有關要求,年初可把“紅旗設備”競賽內容及評比條件,發給操做手,每月進行一次評比,并把結果公布于圖板之上,接受全體機務人員的監督,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工作熱情,增強了愛護設備、用好設備的責任意識,提高了設備的完好率,從而促使機務人員養成自覺執行預防為主的保養制度及合理使用機械設備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單位的經濟效益。
1.5 抓節約挖潛,提高經濟效益
平時要注重把節約挖潛當作大事來抓,為了更好地控制機械設備的成本費用,可推行定點購件、加油和維修。不經鑒定批準的駕駛員或操作手不能隨意更換設備部件,實行以修為主,從技術角度上講能做到更好地修舊利廢,從而能節支降耗。另外在人為方面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杜絕了“跑件”和偷拉私運。因此只有從上述管理環節入手才能更好地控制機械設備的成本,真正做到節約挖潛,提高機械設備的經濟效益。
2 抓好安全是提高筑養路機械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
隨著交通事業的繁榮發展和路面等級的不斷升級,交通肇事也呈上升趨勢,如何做到降低事故發生率,達到安全生產是近幾年來機務工作的首要課題,作為機務人員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2.1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每年要利用一定的時間對職工進行培訓,內容可選交通法規、安全常識、機械故障判斷與排除等,有條件的單位還可專門聘請交警隊的領導和有專長的同志來輔導講課,進行電化教育,不斷提高機務人員的安全意識。
2.2 檢查設備隱患,清除設備事故
對各別已接近報廢的設備,如何保證安全生產,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平時機務人員要定期、細致地對這些設備進行檢修和保養,對其它設備也應定時定性進行維修,不讓一臺設備帶病作業,對所有的設備編制了“二保”“三保”作業時間,里程一到無論工作多忙,效益多高,也要停下來進行保養。只有平時對設備進行嚴格管理和及時維護,才能使設備的完好率有所提高,安全生產才能得到保證。
3 領導重視是提高筑養路機械管理水平的精神支柱
領導重視是搞好機務管理工作的保障。例如我站黨政領導班子對機務工作就能給予高度重視,每年初都要用一定時間來研究機務工作,安排機務工作,每月都聽取機務工作匯報,機務發生什么問題領導都給予及時解決,現在干活容易要錢難,有時機務資金周轉不開,站領導為我們購油,購件為我們創利提供了有利條件,激發了機務人員奮發向上的工作熱情。站領導講信用,守承諾極大地調動了全體機務人員積極性。因此機務工作管理得好壞是與領導的重視分不開的。
4 推行股份制是提高筑養路機械管理水平的發展趨勢
隨著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養護生產逐步實行“事企分開,管養分離”的管理體制,面向“民營”占相當大比例,競爭力日趨激烈的市場,“國有”能否站穩腳、吃得飽已逐漸成為勉強維持甚至維持不了的劣勢,因此,為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在筑養路機械的管理上,我們應償試納入一定成份的股份制管理。做為股份制管理它的突出特點就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全員管理,共同參與”的整體原則,這一原則既能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又能激勵他們管理使用設備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單位創收了,個人也受益了,股民們何樂而不為呢,因此股份制是技術管理、經濟管理和群眾管理的最好結合,但怎樣把股份制開展得更好,在觀念意識上的轉變和突破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這個問題還有待大家共同去研究探討,一套詳實縝密的股份制管理辦法加上人的努力并按部就班地付諸實施,我相信股份制在未來市場的發展是大有前景的。
總之,抓住了以上管理環節,就會使筑養路機械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就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以上只是個人膚淺觀點,難免存在著不足地方,衷心希望同仁們給予批評和糾正。
參考文獻
[1]謝昧思,趙塵.基于分形理論的路域生態系統恢復研究初探[J].森林工程,2012,01:52-55.
[2]苗齊壯,孫鳳英.城市公交專用道效益評價及仿真[J].森林工程,2012,02:71-74.
[3]孫延良.基于水土保持理念的生態公路建設[J].森林工程,2011,27(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