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市場環境如何變化,我們總能發現一些企業,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經濟波動的洗禮后,依然能夠持續保持卓越績效。我們還發現,這些企業能夠不斷地保持成功,并且證明自己一次次達到事業巔峰并非偶然。找到這些企業保持卓越績效的關鍵因素正是本書的目的。
20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教授埃弗雷特·羅杰(Everett Rogers)出版了《創新的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一書,“S曲線”的概念被廣泛接受。在本書中,“S曲線”是指企業在最初階段規模較小,服務于幾個客戶,隨著新產品逐漸大眾化,企業迅速擴張并最終達到巔峰,而當市場走向成熟時,企業步入平穩發展的過程,整個過程體現為“S”形。
即使最成功的企業也會面臨業務拓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對許多企業而言,這將導致收入增長停滯。一旦發生這種局面,企業完全恢復至原先水平的機會一般不足10%。有些企業打破了這種循環,成功地從一個業務巔峰跨越到下一個業務,及時避免陷入停滯,繼而成功推進新業務的發展。
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領導者依據其看得見的收入增長“S曲線”管理公司,與此相反的是,卓越績效企業主動攀升三條隱藏的“S曲線”,即競爭、能力和人才。這些曲線在財務曲線達到頂峰前早已步入衰退。在核心業務持續發展的情況下早日跨越這些曲線,才能為持續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的研究表明,企業的成長實際上就是一個攀爬S曲線的過程,起步階段平緩,在積累了一段時間后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曲線變得陡峭,在進入成熟期后又變得平緩。成熟很多時候意味著衰落的開始,成為卓越績效企業的關鍵就在于還沒有等曲線變得平緩之際就開始著手尋找并且跨越下一條S曲線。所以卓越企業關注的不僅僅是如何攀爬現有的S曲線,更是把目光投向了下一條S曲線。通過不停地跨越S曲線實現持續卓越,這就是持續保持卓越績效的秘訣。
對中國企業而言,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后,許多企業爬上了S曲線某一段的頂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時至今日,內外環境的變化、原有贏利模式的困境,讓中國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新形勢下自身的位置,探索新的出路和經營方式,而這就是識別并跨越新的S曲線的過程。
如何找到并跨越新的S曲線呢?在人們所熟悉的財務S曲線的背后,隱藏著另外3條S曲線:競爭、能力和人才S曲線。卓越績效的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跨越S曲線,就是憑借其深刻的洞察力,在這3個方面采取了前瞻性的措施,為其向下一個新的巔峰沖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凝聚了數千名埃森哲人歷時近10年的心血,我們不僅進行了以嚴謹研究為基礎的詳細分析,而且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舉措。我們希望中文版能把這些成果帶給中國企業,對那些正在努力探索突破瓶頸,續寫輝煌的中國企業家們有所啟發。
本書出版之際恰逢埃森哲在中國扎根20年。作為最先進入中國市場的專業咨詢公司之一,在這20年中,我們憑借全球化的視野以及本土化的經驗服務于中國企業,旨在幫助它們實現長遠價值,并成為中國企業可信賴的長期合作伙伴。如今,在中國經濟面臨又一次轉型的緊要關口,我們期待繼續與中國企業攜手共進,在跨越新的S曲線中實現基業常青。
1
《習慣的力量》
作者:[美] 查爾斯·都希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斬獲多項大獎的《紐約時報》記者查爾斯· 都希格將我們帶到了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前沿,解釋了為什么存在習慣,如何才能改變習慣。為你揭示習慣的驚人力量——你超越習慣,利用這股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進而改變我們的工作,我們所在的群體以及自己的生活。
2
《3D打印:從想象到現實》
作者:[美] 胡迪·利普森 梅爾芭·庫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你需要一頓精美的晚餐?利普森教授和庫曼女士的這本新書全面地總結和分析了3 D 打印領域的主要話題,并且描繪出了眾多非常引人入勝的應用前景和產業機會,使我們相信3 D 打印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思考方式都會為之改變,世界經濟產業格局也將受其影響。
3
《最好用的101個經濟法則》
作者:[韓] 金敏周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
生活在當今社會,不能不了解一些經濟知識,這是一本教人如何使用經濟理論的經濟書,作者用1 0 1 個故事介紹了其中的經濟學道理。它將眾多的經濟原理以“好用”為目的串在一起,同時又充滿豐富的知識和閱讀樂趣,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之間了解很多文化、科學、常識等知識。
4
《政府與市場的博弈 》
作者:[美] 杰夫 ·馬德里克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這本書堪稱一部歷史故事,跨度大,涉及面廣,內容涵蓋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它生動講述了過去4 0 年來美國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政府監管的尺度在哪里?自由市場的尺度在哪里?一群商界、金融業、政壇、學界的斗士紛紛從自己的利益和信念出發,力圖找尋一條通往繁榮的道路。讀者將在書中讀到影響深遠的一幕幕大戲。
5
《經濟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
作者:郭向軍著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本書以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監管機構的產生、發展、設置模式和決策機制為研究基礎,重點論述了監管權與行政權、監管機構與行政機關的不同,論證了監管權是獨立于立法、司法、行政權的又一類國家權力,監管機構的設置 應獨立于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特別是行政機關,并以中國經濟監管機構設置模式的構建為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