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清晨,記者聯系上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陳小華。一開口,陳小華就說:“你要多長時間到?”
按照約定十分鐘,趕到湛江赤坎環衛處清廁隊時,陳小華已經被一群工人圍著,正在聽取各處的工作情況匯報。
斷線的、斷水的、丟燈的、漏水的、添堵的,幾乎每天都是這些情況,陳小華一一記錄下來,一邊讓辦公室人員分發設備、器材,抓緊解決問題,保證公廁正常運轉,讓市民生活順心、放心;一邊分析各地治安變化情況,查找原因,與派出所聯系,加強轄區管控力度。
隨著13個工人一一離去,時間已經10點多了。陳小華拿起白色塑料袋里的饅頭,擰開瓶裝水,咬一口饅頭、喝一口水,一邊又接聽工人來電,忙著交代有關工作。
在陳小華向領導請示購買器材的空檔,記者與其辦公室的同事聊起來。據他們介紹,老陳責任心強,一天到晚,忙個不停,辦公室里,只有每天上班、下班能夠碰面,他主要時間用來巡查和解決問題,52個公廁,分布36條大街小巷,遠的5公里多,近的也有1.5公里以上,巡查一遍,需要3個多小時。老陳每天都要巡查2遍,遇到大熱天,就要戴上草帽、毛巾,挎上水壺。在解決公廁衛生水平方面,老陳想了很多辦法,除了清潔度要求以外,加噴空氣清新劑,加放樟腦丸,提供手紙,盡量方便公眾需求,營造宜人的氛圍。
正準備出去購買器材,來了兩位工人,反映廁所電線被剪斷,線盒也被撕斷成幾節。老陳與工人商討解決辦法。工人要求派出所像查下井蓋那樣,嚴查收購電線的行為,收購一只下井蓋,罰款2萬元,收購電線也重罰,只要不收,就不會有人偷。老陳認為,這樣不合理,家庭電線報廢了,如果沒有人收購,也就賣不掉了,不能變廢為寶、循環利用,關鍵還是要做好公共教育,讓市民愛城如家才行。
老陳帶記者來到一個正在改造的公廁地點,因為樓層建設問題,出現滲水現象,達不到國家創衛標準。目前老陳轄區52個公廁,49個需要升級改造,由于資金、人力等限制,只有37個處于改造中,買建材,包工建設,每天都要監督,防止出現問題。在水泥標號、瓷磚品質、防水層、防滑材料等方面,老陳都有經驗,不時給施工方提出要求。今天上午,他要查看6個改造點,解決兩處公廁電線問題。
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老陳與其他人大代表保持聯系,互通有無、探討問題。目前,老陳廣泛關注市民生活、農業建設、港口工業建設等問題,與各大媒體保持深入溝通,及時捕捉熱點問題,利用業余時間撰寫調研報告,形成各種議題,為人大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
關于環衛工人工資低問題,老陳談了自己的想法:“目前,環衛工人一般都在1000多元工資,國家在想辦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正在實施,一線工作崗位的工資得到提高,而且提高幅度要大一點,高收入與低收入的差距才會越來越小,對此,要充滿信心。”
衣著樸素、滿頭白發、精力充沛、干勁十足的陳小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肩負人大代表職責,不僅守衛著城市的公共衛生,還在改寫著一個城市文明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