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教師到自由職業,工作的變動是生活的偶然性,選擇目前的生活模式是天性的必然。
一個率性而為的人獲得自然的生活,剛好就好。
我會珍惜從商人的角色里獲得信任,同樣,文字被我賦予的也是信任的關系。
二
事物的兩面,都固執不變。
讓現實和浮游體彼此滋養——有分裂,有平衡,有參與,有自知,有進退。
至少目前,現實中的困頓也可以成為記錄我的依據。向著我的浮游般的,夢和夢想靠攏。
三
文字的變化,和人的變化在橫切面上是一樣的。
在出版《后院》時,我刻意保留了這種變化,遵循這種變化。
時間性對于我即是自己靠向自己的過程。
在隱秘而自由的老鼠洞里,在黑暗里,開辟靈魂上的疆土。這種私密的空間就是上天賦予我的,像一把刀刃,在生活里時不時削出一些小玩意,構建屬于自己的宮殿。
別人看見的,可能是蟲吃雞啄,發育不良的一盤毛桃,挑揀那紅潤飽滿的一個兩個。而我體驗到的,是一個農夫,對土地的,對時間的,對自己的全部。
我自以為,是的,這個已經足夠了。
四
不需要懂得吸納精髓去糟粕。
不需要非名家不拜,四平八穩地講道理,不需要刻意成為誰,是誰。
依賴著心智的變化而變化。心智就是我文字里唯一的技巧。
順應時間,態度,優劣辨識,味覺,夢境,容貌,浮游體,理想。
五
不會刻意回避所謂的污染源。
順應衰老,病痛,極限,孤獨,完成一道一道的工序一樣,去完成這些。直到出現折射的光芒,在墳頭?聽它們又好看又有氣息的和松柏交談,我的碑文是一首詩。
用一首之前的老詩結束吧:
同體
陪了她三十年,我要走了
我最喜歡她的雙眼
迷離, 深邃
悲傷深陷里面
又,澄清如水
三十年
我都是站在她的左邊
因為心臟在左邊
我離她的心是零點
披掛整齊
我終于要走了
我的手撫摩著她的頭發 眼睛,鼻子,嘴唇,
俯下身體 親吻她的裸露的肌膚
在接觸的瞬間 穿她而去
于是,我進入到她的夢里
迎面 夢里全是黑暗和像血一樣艷紅的海
我還是得走了
不,在走之前我要告訴她
只要醒來
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可以進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