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電子設備的發展已經達到了日新月異、空前繁榮的程度。電視屏幕越來越大、機身越來越薄;電腦種類越來越多、體積越來越小;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硬件的發展已經滿足了人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諸多需求,鍵盤消失了,屏幕更大了,口袋里的平板電腦就可以讓你輕松消耗掉任何無聊的時間。排隊時玩玩游戲,等人時看看視頻。手指輕輕一動,就可以實現各種復雜的功能,觸屏的產生和發展給手機和電腦都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新一代“邊邊人”的產生也更加詮釋了這一變化的巨大影響力。隨著觸屏在電子設備中應用的不斷擴展,更適合這種硬件特征的系統應用軟件也應運而生。平板電腦和觸屏手機無疑都需要一個能讓其功能可以更方便而快捷的被用戶使用的操作系統。基于此,世界各大IT公司在研發性能更加優越的硬件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操作系統的開發上。
手機操作系統一般只應用在高端智能化手機上。目前,在智能手機市場上,中國市場仍以個人信息管理型手機為主,隨著更多廠商的加入,整體市場的競爭已經開始呈現出分散化的態勢。從市場容量、競爭狀態和應用狀況來看,整個市場仍處于啟動階段。目前應用在手機上的操作系統主要有Palm OS、Symbian(塞班)、Android(安卓)、iOS、Black Berry(黑莓)OS 6.0、Windows Phone 8等,其中Android系統在我國被大范圍應用。
Google與開放手機聯盟合作開發了Android(安卓),這個聯盟由包括中國移動、摩托羅拉、高通、宏達電子和 T-Mobile在內的30多家技術和無線應用的領軍企業組成。Google通過與運營商、設備制造商、開發商和其他有關各方結成深層次的合作伙伴關系,希望借助建立標準化、開放式的移動電話軟件平臺,在移動產業內形成一個開放式的生態系統。
Android系統的諸多優點使其成為我國應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但是Android如此巨大的市場占有率,在我國當今的市場環境中,同樣是令人擔憂的。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日前在京召開了2013年《移動互聯網白皮書》,其中提到,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在國產智能機中已經占到了97.7%。工信部認為,中國的智能手機開發商嚴重依賴谷歌的Android,這不是好現象。
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中這樣寫道:我國移動操作系統研發對Android存在嚴重路徑依賴。我國企業普遍在Android基礎上進行深度優化與開發,Android 系統當前雖保持開源,但其核心技術和技術路線受到谷歌公司的嚴格控制,我國操作系統研發企業時刻面臨谷歌的商業歧視,如延遲代碼共享時間、通過商業協議制約終端企業等。
工信部白皮書稱,當前中國有超過300家本土企業生產Android智能手機,Android手機在國產智能機中已經占到了97.7%。與此同時,自研操作系統終端的廠商支持范圍小、產量低,未出現代表性產品,還沒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近期由于谷歌不斷通過反分裂協議進行產業博弈,預計中國自研系統產業化進程將更為艱巨。北京科技業咨詢機構BDA董事長鄧肯認為,工信部白皮書可能引發中國監管機構出臺針對Android的措施。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開放性作為安卓平臺的優勢,牢牢吸引著用戶、開發者、廣告聯盟,甚至連SP和CP公司,也瞄準了這塊熱土。但開放的背后,看似龐大繁榮的安卓生態圈卻亂象叢生。無明確行業規則、無相關部門監管的安卓市場,APP們濫用權限、私自收集用戶隱私、垃圾短信泛濫、惡意插件扣除話費等問題頻頻發生。與管理已相對規范的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亟需制定權威的行業規則。
“在機鋒網上下了幾款軟件,安裝之后,手機狀態欄頻繁彈出廣告窗口,而且不斷收到各種垃圾廣告短信。這種廣告彈窗一天好幾個,連QQ消息狀態欄都給擋住了。而且這些廣告怎么按清除都沒用,必須要點擊觀看。”網友表示“按照安裝順序一個一個卸載,最后發現是一款盜版的《爆破小鳥》,把它卸載之后就清靜了。”在眾多的普通用戶為彈窗廣告和垃圾短信頭疼的同時,一些惡意APP卻越發肆無忌憚。一位安卓開發者對記者介紹,有些APP甚至可以在鎖屏狀態下,從后臺調用電話和短信功能,用戶根本毫無察覺。
與暗扣費APP制作方相比,廣告主的各種手段則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廣告的利潤率比較低,但加入‘SP暗扣代碼’做APP,快的話一周就能回本,收入輕松過萬。你將插件打包到APP中,可以在短信PUSH或者網盟平臺去推廣這些APP,很快就能起量,好的話每天下載量能到數萬。”一名從事SP業務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做SP暗扣業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而且內置的扣費插件可以使用更改簽名的方式繞開手機安全軟件的查殺。
不僅是廣告商和SP們在興風作浪,就連第三方市場,也是魚龍混雜,不少平臺也參與了這個利益鏈條,甚至有些平臺直接由廠家開發。N多網創始人陳翀介紹,某些第三方平臺也勾結其中,成為了暗扣費APP的落地平臺。
雖然在國內安卓軟件的免費模式下,安卓開發者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廣告來賺取成本和盈利,廣告主也喜歡精準模式的投放,但在無人監管的市場環境下,“開發者—SP業務公司/廣告主—第三方平臺”這樣一條以安卓平臺為生的生態鏈,卻漸漸走向了異路。
不少用戶在安裝一些APP時會發現,如一款美食APP,也許除了要求知曉你的位置信息外,還會提出“可以讀取/刪除SD卡”“可以讀取所有通訊錄”等并不相關的要求,不同意,則無法繼續安裝下去。這樣一來,手機還屬于自己嗎?在APP市場,很多廣告主、廣告聯盟、開發者都在濫用權限收集隱私信息,甚至有些SP業務公司利用相關權限留下后門,通過后臺插件進行惡意扣費等行為,這已經成了安卓廣告平臺上的畸形現狀。但安全軟件又相對滯后,這使得用戶有點無所適從。“安全軟件在收集到病毒樣本后,才能添加入病毒庫中,在手機上掃描出來。但現在病毒和插件制作方在發布前都會用主流的安全軟件先掃描,如果被查出來,只要更換簽名程序就可以躲開查殺。”金山網絡反病毒工程師李鐵軍對記者解釋,殺毒軟件始終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病毒出來后才能對其進行辨別和查殺,手機也是如此。
所幸,APP濫用權限的現象正在逐漸引起重視。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像360手機衛士、LBE安全大師、手機毒霸等已經有了相應的權限管理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這些軟件有針對性地關閉APP的部分權限,而且部分系統已經可以做到在APP應用安裝和運行的過程中,按實際需要進行選擇性授權。但是,從長遠來說還是要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明確規則,才能讓市場規范健康有序地發展。”
國內現在對于以安卓平臺為主的智能手機市場監管還相當不完善,而且問題也日益嚴峻,“依附在智能手機平臺上的黑色產業鏈比較嚴重,而且鏈條上的協作分工也日益密切。這些病毒、暗扣都盯準了主流手機平臺,越是熱門,越容易中招。”所幸,現在對智能手機平臺的相關管理辦法呼之欲出。“工信部正在建立一個長效的評估體系,對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內置軟件進行評估和抽查,而且相關的國家實驗室和研究院都將參與其中。其次是要將第三方平臺納入管理,成立要備案,運行要監管,而且平臺本身的運營也要有所要求,尤其對個人應用開發者要納入管理體系,如做實名認證等。”陳金橋表示,除了以上的技術監控外,以后還將完善備案—審核—監督—抽查等各種手段,將整個平臺納入到整體、規范的管理體系之中,同時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也要加大自我清查,整治惡意APP暗扣費等現象。
這些現象也引起了其他政府部門的注意。“工信部早在去年就移動終端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而且目前由工信部牽頭,相關的幾大國家部委都參與聯手整治行動,相關的規定和法律正在緊密籌備之中。”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欲有針對性地立法,而且相應的文本已經起草完畢,以后要對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規范化管理。此外,相對于政府部門和法律的監管,用戶還要加強防范意識,從自身做起。“用戶在使用應用的過程中要謹慎,面對權限要求等信息,不要輕易確認。畢竟打擊和整頓在后面,還是要以個人防范為先。”只有在監管力度和個人的安全意識都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以安卓為平臺的黑色產業鏈才會徹底瓦解,安卓手機的用戶才會真正放心地享受這一風靡全國的手機系統所帶來的便捷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