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如何養老”,成為繼空氣污染、生態保護外,最熱的議題。在全國政協官網今年選登的342份政協提案中,31份關注了“養老”,約占總數的1/10。人大代表也高度關注“養老困境”。
看病:大城市二級醫院改成老年醫院
如何解決老年病人看病難、住院難?全國政協委員鄭靜晨從“增加供給”的角度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在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中增設“老年病區”科室,解決老年人“站不住、擠不動、等不及、住不上”的“四大難”;二是將部分大城市二級醫院改造成老年醫院,既可解決病人不足問題,又能最大限度利用醫療資源;三是將老年醫院作為醫院管理的一個新的分類,加大政府投入,獨立建院;四是針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大病、重病的特點,在醫療收費項目和內容上進行必要的調整,凸顯老年醫院的社會公益性和福利性。
推廣“90-7-3”的養老模式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陳傳書表示,未來20年,由于農村勞動人口向城鎮轉移,人口老齡化高峰將在農村地區提前出現。他建議,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建設重點要放在農村,尤其向西部地區傾斜,以緩解西部農村地區將來更為突出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養老模式方面,陳傳書認為參照國際社會的情況,達到“90-7-3”的比例比較合適,即90%的人居家養老,7%的人在社區養老,3%的人在養老機構養老。
養老服務應成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吉學說:“我國最需要的是建立老年人服務保障體系。”他認為,應激勵企業參與養老產業,唯有市場化運作,居家養老服務才有生命力。
全國人大代表傅企平建議政府以購買服務的養老模式,創辦日托所、居家養老中心等小型分散、就近方便、服務多樣的老年人服務場所,使老人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各種養老服務。
社保“全國漫游”早日實現
截至2012年全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全國人大代表、農民工代表劉鐘俊表示,如何讓養老、醫保實現“卡隨人走,全國漫游”是老年農民工普遍關心的問題,“希望能早日構建和完善社會保障全國聯網機制,全面實現養老和醫保的異地轉移接續,解決2億多農民工兄弟的后顧之憂。”
慢性病用藥應補貼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今年的一份議案,就是呼吁為中風、心臟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重癥患者建立用藥補貼目錄。黃細花說,目前我國每年新發中風病例250萬,很多中風老人因“偏癱、失語”等嚴重后遺癥需要長期服藥和身體護理,不僅花光了養老金,還給全家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政府部門應通過政策引導社會力量,盡快建立起中風長期防治機制,幫助這些“中風孤島人群”走出心理陰影,得到常態化救助。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