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年齡:而立心態
深色毛衣,紅色領帶。83歲的袁隆平風趣幽默、思維敏捷。
他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從長沙出發坐了五個多小時的高鐵依舊精神飽滿。一見筆者就主動“爆料”:已經戒煙兩個半月了,現在隨身備幾塊糖,想抽煙時,就摸摸口袋,吃一顆,你看,我的口袋里裝了好多顆糖呢!說完呵呵一笑。
袁隆平稱自己是天生的樂天派。他給自己總結的愛好是“自由”,特長是“散漫”,加起來就是“自由散漫”,并說自己最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樂樂呵呵的生活方式。當年上學時他還自編過歌謠:“三分好,三分好;不貪黑,不起早;不留級,不補考”,至今被老校友們當成趣談掛在嘴上。他參加工作之后,一直還是那么樂觀。工作之余,他隨時隨處找樂子,想著法子調侃一下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常常叫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前幾年,一位記者到海南三亞雜交水稻基地采訪袁隆平。袁隆平還把雷潔瓊老人的一段話拿出來調侃一下:“百歲笑嘻嘻,九十也不稀,八十多來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搖籃里。”說完后嘿嘿一笑說:“我還是小弟弟哪!”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袁隆平最得意的就是自己“8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泵貢翗I蕓說:“下午5點半下班以后,再重要的事也不要找他了,他鍛煉去了。”每天半個小時的老齡排球是袁隆平、鄧哲夫婦的必修課。袁隆平動作標準、扣殺有力,表現得很專業。只要他參加時,廝殺最為激烈,他還常常為站位和同伴爭論幾句。游泳也是袁隆平熱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他曾經連續三年都是湖南省農科院的游泳冠軍,“短距離50米,年輕人都游不贏我?!闭f這話時,袁隆平滿臉得意。至于吃,袁隆平的一日三餐以素食為主,但喜食水果,家里香蕉、蘋果、梨常年不斷。他覺得老年人不應該在吃上下太多工夫,粗茶淡飯、適當的營養就可以了。
“學到老”是袁隆平的座右銘,他認為多用腦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老,能預防老年癡呆癥,尤其是音樂、書法、繪畫、下棋、閱讀文學作品和學習外語,都是很好的腦力操。他的外語功底很深厚,出國講學、參觀訪問從不需翻譯陪同。
人生助力:慈母賢妻
無論出國訪問或者應邀領獎,只要條件允許,袁隆平都會帶妻子鄧哲一道去,耐心地給她當翻譯兼導游。因為袁隆平自認虧欠妻子太多:“在我事業最艱難、工作最困難的時候,妻子鄧哲總是堅定地支持我。我在外面搞科研,家里的擔子都由她挑起來。我曾連續7個春節都沒有回家;二兒子出生才3天,我就離開家,她也沒有埋怨我。更為難得是我的老父親去世后,她在鄉下拉扯3個孩子同時照顧我的寡母。從1964年到1990年,26年里我們基本是分居的……”
最讓袁隆平感動的一次,就是“文革”的時候,他講了一些“錯話”,被揪出來批斗,妻子正在休產假,看到了關于他的很多大字報。他告訴妻子要做好思想準備,可能會一起上臺挨批斗。而妻子表現得卻非常冷靜,勸慰他說:“沒關系,頂多我和你一起去當農民。”袁隆平說:我之所以能在雜交水稻上取得成功,是妻子用理解和柔情鋪墊的臺階,這枚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更有妻子鄧哲的一半!
農民模樣的袁隆平并不是出生在農民家庭的孩子。他家家境優裕,父親是東南大學畢業生,母親是教會學校高材生,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母親告訴袁隆平:要博愛,要誠實,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袁隆平說:“母親的教育影響了我一輩子?!?/p>
袁隆平之所以選擇農學專業,是源于母親帶他的一次郊游。在他6歲那年的初秋季節,母親帶著他來到了漢口郊區的一家果園游玩。對于一直住在城市、從來沒有見識過農村果園的袁隆平來講,那簡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就是那次郊游,使他從此與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拔矣X得那一切實在是太美了!美得我當時就想,將來我一定要去攻讀農學專業。”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袁隆平回憶起當年的這些感受,仍然是雙眼灼灼、神采煥發。
母親為了支持袁隆平的事業,還從繁華都市來到湖南安江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一直堅守在兒子的身邊,克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幫他照顧小孩、洗衣做飯、料理家務,默默地支持著袁隆平的事業。
袁隆平在80歲生日晚宴上朗誦了自己寫的懷念母親的小文:“對于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來說,70歲了,一切還要重新來適應。我從來沒有問過您有什么難處,我總以為會有時間的,會有時間的,等我閑一點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忙著開會……有人說我為雜交水稻吃過很多苦,付出了很多,其實跟我一起吃苦受累的還有媽媽你哪!”這篇《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的致辭,令在場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熱淚。
一生夢想:禾下乘涼
袁隆平時常吟誦弘一法師的《清涼歌》:“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他說每當吟誦起這首歌,自己內心油然而生一種喜悅感。
在他看來,人生不應該是為了追名求利,思想和境界應該崇高一些。上世紀90年代,湖南省曾3次推薦袁隆平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可他3次都落選了。但袁隆平對此看得很淡,他對為他鳴不平的人說:“我沒當選為院士,說明我的水平低。再說我搞雜交水稻研究,也不是為了評院士。”
袁隆平對自己鐘愛的事業異乎尋常地專注。他家里掛著由他自己創作的一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自然探秘永無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當盡頭。”
雜交水稻取得成功后,袁隆平天天被掌聲和贊揚包圍著。但他頭腦異常冷靜,還自揭其短:雜交水稻“前勁有余,后勁不足;分蘗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結實不足”。他向自己發起新的挑戰。經過苦心探索鉆研,他隨后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方法從三系向兩系再向一系邁進的戰略設想。對此,他還形象地比喻:“三系法像包辦婚姻,兩系法是自由戀愛,超級稻是獨身主義?!?/p>
從“三系法”到“兩系法”再到超級稻,從畝產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
人人都說中國夢。袁隆平也趕“時髦”,笑呵呵地說起他的夢想。“我的夢想很簡單,我做過兩次夢,禾下乘涼夢,我的夢里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毖刂昂滔鲁藳鰤簟保∑竭€在勉力前行。(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