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幾個月以前大家對“海淘族”不知所云還情有可原,如今若不是因為海外奶粉限購,可能大家不會想到奶粉“海淘族”已經如此壯大。
所謂奶粉“海淘族”,就是通過各種途徑,比如在網上找職業代購、托出國的朋友代購等等,想方設法購買境外奶粉。盡管各個地區的寶寶體質有差異、對奶粉營養成分的需求也不盡相同,但仍然有一些內地爸媽認準了要讓自己的寶寶和國外寶寶喝一樣的奶粉。香港奶粉限購令頒布不到兩個月,廣州港貨店里某品牌港版奶粉售價就從原來的每罐180元上漲到了240元,但依然熱銷。
就在幾天前,繼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香港之后,英國也加入了奶粉限購的行列。雖然限購并不針對特定人群,但一個個用中文寫的限購標識已經使限購對象不言而喻。
在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以及香港推出奶粉限購政策之后,英國最近也加入了奶粉限購的行列。一個個用中文寫成的限購標識,很容易讓人明白,他們真正的限購對象主要是中國內地的奶粉海淘族。不過,這部分消費者對原裝進口奶粉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實際上,內地商家早就瞄準了奶粉限購帶來的市場新機遇。以前靠“水軍”等進行零散代購的“地下海淘游擊隊”,正逐漸被與海外企業正式簽約、經過海關和檢驗檢疫正規渠道進入內地市場的規模化原罐原裝奶粉進口“正規軍”所取代。所謂正規軍,就是國內商家與海外企業正式簽約、經過海關和檢驗檢疫正規渠道進入內地市場,規模化的提供原罐原裝奶粉。
要想了解這部分正規軍的厲害,有一個例子就足以證明。
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商城搭建的海外原產地直供銷售平臺,今年3月份已經正式啟動,目前已經有達能和雀巢旗下幾大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官方旗艦店。有數據顯示,達能集團旗下的牛欄奶粉3月11日到20日預售期間,僅10天就銷售了6萬多罐。
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奶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呈現出多個層級,其中,只購買原罐奶粉的消費者雖然只占少數,但購買意愿卻非常堅定。海外奶粉限購,我測算只有不到10%的奶粉‘海淘族’轉向了國內品牌奶粉。對海外原產地奶粉的市場需求堵是堵不住的,只有想辦法疏導這部分市場需求。一方面國產乳業要繼續下大力氣提高產品質量、挽回市場信心,但短時間內很難將這部分市場需求全部轉向國產品牌,因此,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研究適時適度規范海外原產地奶粉購買渠道。”
另一種模式是本土企業走出國門,整合國外優質奶源和奶粉加工企業,把國外企業生產的奶粉產成品貼上自己的品牌,原罐原裝進口到國內銷售。比如即將上市的中國品牌“萌力優”奶粉,就首家采用了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模式,與擁有18個牧場的一家新西蘭乳粉生產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利用其穩定的新西蘭優質奶源原產地加工、分裝,再將包裝好的產成品直接運抵內地,經過檢驗檢疫后通過天貓商城等電商渠道上市銷售。
但對國內乳企的這種應對方式,王丁棉則有不同的看法:“從企業經營角度,目前國產乳品陷入信任危機,而我國奶源又還有缺口,高端消費者對進口奶粉的剛性需求也確實存在,這時走出去尋找奶源確實是一種替代手段,與國外企業的合作還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質量管理水平。但這一定要適量適度,否則會給中國消費者一種錯覺,以為咱們的奶源不好,咱們自己的企業放棄國內奶源了。這樣的錯覺會加劇中國乳業的信任危機。”
“歸根到底,還是要國產品牌自己練好內功,切實加強奶源建設,提高乳業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真正強大起來。”王丁棉說,“而政府部門也有責任助推中國乳業成長,最關鍵是不能太嬌慣企業,要嚴格執法,對出問題的企業要切實嚴格懲處,才能幫助中國乳業盡快挽回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