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穿一件藍色西服搭配黑色套裙,落座在第一排的中央,面帶微笑。她的左手邊是衛生部部長陳竺,右手邊是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會長張文康。
當天,彭麗媛參與拍攝并演唱主題曲的反艾公益短片《永遠在一起》首次發布。揭幕環節,陳竺、張文康上臺拉開紅布,這是一部由衛生部監制和策劃的片子。
彭麗媛坐在臺下,不時點頭、鼓掌,專注而投入。最后一個互動環節,上臺后,她沒有如慣例一般致辭,而是給孩子們發小禮物。合影時,她自然地將左手摟著11歲的高俊,右手搭在14歲的胡澤濤肩上。
兩個孩子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們熟悉地叫她“彭媽媽”。
這是2012年12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上的一幕。彭作為衛生部防艾宣傳員出席,她的另一個身份是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
近日,這部短片在央視反復播放。片中,彭麗媛與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們一起彈鋼琴、唱歌、踢足球,彎腰給孩子綁鞋帶,畫面充滿了溫情和母愛。
這并非彭麗媛在防艾宣傳中第一次出鏡。去年衛生部的防艾公益廣告《沒有歧視,我們在一起》,主角同樣是她和高俊、胡澤濤兩個孩子。
甚至早在2006年擔任衛生部宣傳員不久,她就去過安徽阜陽,專門拍攝3部關注艾滋病兒童的公益廣告。不過,以往的宣傳片都只有30秒,今年有7分鐘。
近幾年,在衛生部的一些防治艾滋病相關活動,都不難看到彭麗媛的身影。鮮為人知的事情是,防艾宣傳員這個身份,最初是彭麗媛主動向衛生部要來的。
2006年9月,在人大附中參加中國兒童青少年預防艾滋病運動啟動儀式時,彭麗媛向附中的小記者們透露,在此之前,她都有想要做一些相關工作的迫切愿望,只是苦于不知道途徑。直到2005年12月1日,“我受邀在衛生部、中宣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大型晚會上演唱相關主題歌,借機也向衛生部黃主任表達了自己的愿望”。
2006年1月23日,她接受了衛生部的邀請,“我當時說了一句,這是送給我最好的一份新年禮物,因為我平時熱愛公益事業,我覺得聘我當宣傳員太晚了”。
隨后,她和安徽阜陽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的孩子們拍攝了《需要伙伴》、《教育的權利》和《溫暖的家》3部短片。《溫暖的家》正是她第一次見到高俊,也是這30秒,改變了這個孩子的命運。
彭麗媛在后來的很多場合講述了當時的情景:“高俊,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是2006年,到他那個村子里,阜陽,他那個時候是又瘦又小,而且他和任何人不交流,他不用眼睛看對方,好像很膽怯。”“他的眼神拒人于千里之外,他眼睛里充滿了對人的不信任。”
那之前,“我對這個知識也不是很了解,我覺得跟他們接觸會不會就受到感染?實際上,這次我真正跟艾滋病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因為他手上已經爛了,流著水,我摸他的手,而且我喂他吃餃子,我跟他零距離接觸,我抱著他,我覺得這都沒關系的,了解了這些知識,就不會那么愚昧地面對這些問題”。
高俊其實對那次見面已經沒有太多印象,12月7日,結束了今年在北京的防艾宣傳活動、回到阜陽的他,和記者聊起“彭媽媽”,孩子的微笑里帶了一些靦腆:“最早的時候,不記得了。”
當年,他才5歲。導演楊紫燁從2004年開始跟拍的《潁州的孩子》記錄了高俊此前的生活:4歲的高俊躑躅在豬圈里,頭發枯黃、皰疹滿身,肚子隆起,與瘦小的身體全然不成比例。他的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相依為命的奶奶得了間歇性精神病,叔叔因怕別人的歧視而不愿收養。一兩年間,他從不說話,總是斜著眼睛看人。因為生活在豬圈旁邊,他總是時不時舉手打著身邊的一頭豬。
后來,高俊被阜艾協會的張穎救助,并被衛生部選中,和彭麗媛一起出演公益廣告《溫暖的家》,這個30秒的廣告片讓這個孩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關愛。
張穎回憶,拍片時,“彭老師喂高俊吃餃子,高俊就瞪著眼睛看”,等后來張穎再看到那段片子,眼淚刷地一下落了。
高俊的經歷,尤其是眼神,讓彭麗媛感到難過,“我試著一點點地讓他感受到關愛,幫助他增長自信,并且最后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等他再來北京拍廣告的時候,見到我就撲過來叫媽媽”。
從那次遇到彭麗媛,高俊的人生發生改變,他和彭麗媛、濮存昕一起出現在眾多防艾宣傳畫里。
《潁州的孩子》導演楊紫燁欣喜地發現,高俊開始說話了,他會圍著工作人員跑進跑出,接到禮物會微笑。
和高俊一樣,來自山西臨汾的胡澤濤也叫“彭媽媽”,雖然只比高俊大了3歲,他卻顯出更多的成熟。他清楚地記得和彭見面的次數,去年拍《沒有歧視,我們在一起》一次,彭麗媛到他們學校一次,今年拍《永遠在一起》第三次,12月初人民大會堂的活動第四次。彭麗媛給他的印象是“特愛笑,特善良,特溫柔、有愛的一個人”。
胡澤濤喜歡“愛笑”這個詞,在《永遠在一起》里,談及長大后想當什么,高俊的回答是“飛行員”,而胡澤濤回答:想扮演喜劇里面一個特愛笑的人。
他如今清秀、開朗,但他的童年記憶卻蒼白而內斂。
最早被送到臨汾市傳染病醫院艾滋病區時,他又瘦又黃,整個身子像包袱,病情重得幾乎要被父親放棄了,好在遇見了新的兒童抗艾藥物,奇跡般地活了過來。
2006年,他進入病區的紅絲帶小學讀書,在當時的校長劉美婷眼里,這個孩子沉默寡言,膽子小,輸液打針總排到最后。
直到2010年,他遇到了導演顧長衛。在電影《最愛》中,他演一個一直躺在棺材,從天堂俯視人間的男孩;在和《最愛》同步拍攝的紀錄片《在一起》中,他和紅絲帶學校的老師劉倩,作為不打馬賽克的艾滋病感染者出鏡。自此,他開始進入公眾視線。
今年的《永遠在一起》,開片即是彭麗媛手把手教胡澤濤彈鋼琴,當胡澤濤不好意思撓頭,彭麗媛笑著鼓勵他“再來”。這個鏡頭,他們拍了一下午。
后來他們坐在一起看電腦上的錄像帶,畫面里,胡澤濤唱著那句“有過美麗的夢,有過藍藍的期待”,眼皮腫脹、淚光閃耀,聲音哽咽。看到這里,彭麗媛伸右手輕撫他的左臉。
片子的第5分鐘,畫外音問到“你覺得明年我們還會在一起嗎”,孩子們相互看了看,笑了笑,各自回答:“能”“想”“一定吧”。“那30年之后呢?”胡澤濤想了一會兒,露出笑容:“想見到。”
而彭麗媛也被工作人員問到:“紅絲帶的工作你希望能做多久?”
她回答:“只要是需要我想一直做下去,再過10年、20年或者30年的時間,雖然那個時候我變老了,他們也長大了,我希望這些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們,都能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鏡頭最后,高俊仰著童真的臉,眨著眼睛說:“永久,永久在一起。”
● 摘編自博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