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一個熱詞——夢——霸占了媒體的空間。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中國網絡電視臺共同主辦的 “漢語盤點2012”評選活動中,“夢”字當選為年度第一熱字。
凝望過去的2012年,夢想“大事記”歷歷在目:釣魚島爭端中的強國夢,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發展夢,四川什邡事件中的環保夢,千軍萬馬爭考公務員的上升夢,江西女孩占海特的異地高考夢……這些蓬勃生長的夢想,讓2012成為了一個“夢之年”。
是的,我們都有一個夢想,或宏大或微小,或燦爛或樸素,或觸手可及,或遙隔云端。不論我們有著什么樣的夢想,只要夢想存在,我們的人生便具有了宗教般的鄭重莊嚴,并鋪上了高貴的底色。
夢想看似無可捉摸,卻總是因循著“個人卓越,組織偉大,國家富強”的邏輯而存在。基于生存和發展而誕生的個人夢想,需要固若金湯的現實底盤。馬克思曾說,“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若把“個人全面自由發展”視為夢想的目標,那么由“一切人”所構成的社會,自然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支撐。
作為個體,我們的夢想具體而細微。我們希望富足,自己有份殷實的收入,讓父母老有所養,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們渴望安全,不用為工作擔心,不用恐懼長年的居所被拆毀,不用擔心突如其來的病痛壓垮家庭;我們向往自在,就像詩人海子所憧憬的那樣,“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些如同涓涓細流的夢想,卑微而熱切,閃亮而生動。
這千千萬萬富于夢想的個體,成就了“中國夢”最厚實的底蘊。“中國夢”不是虛無縹緲的,它一絲一縷地纏裹在你我的生活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樸實的表述,道出了“中國夢”最本質的真諦,那即是,小河有水大河滿,大河有水匯汪洋。
必須承認,這還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貧富差距在拉大,腐敗尚未有效遏制,普通人上升通道被窄化,公民權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于是,有人金剛怒目,有人吐槽拍磚。其實,這也都是夢想的真實體現。身體有痛感,證明我們的神經還是那么敏銳;心靈有痛感,昭示我們的追求依舊那么執著。因為痛,我們才羨慕和渴求不痛的幸福,才有動力飲湯食藥、刮骨療毒,努力接近、獲得那份幸福。
心懷夢想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夢想是每個人身上隱形的翅膀,它是讓我們翱翔的助力,而不是讓我們負重的枷鎖。只有充滿活力的社會,才能夠讓所有人都懷有夢想和激情;而能夠接納所有夢想,并幫助人們實現夢想的社會,必是一個溫暖、美好和偉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