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今年大學畢業順利考上了公務員,家人要我過年時給領導送點禮。我不想送,覺得自己是憑能力考上的,而且這送禮也太俗,領導也不一定就喜歡送禮吧,但家人不斷地勸說。我糾結了,到底要不要送禮呢?又送什么合適呢?哎,為這事,我幾乎夜不能寐了。 (江蘇 萬綱)
答:倘若有人問我此生最怕什么,脫口而答的必定是兩個字:送禮。
十八年前我師專畢業時,沒任何關系的我在家里坐等所有師專生無法逃避的命運:分配到農村中學教書。但沒料到我因寫得一手文章留在了機關,其他的師專生甚至本科生都被分配到中學教書。這純屬意外,其嚴重程度無異于與女友親熱時,用了避孕膜又戴了避孕套,最后女友卻仍懷上了。因為那年月要進機關,你沒有顯赫的背景,根本想都不要想呀。
因此,對領導的“慧眼識珠”,我是誠惶誠恐地心懷感激。過年時,決定給領導送點禮,表達這份心意。但當時我每月工資295元,常常是寅吃卯糧,到年終若沒欠錢算是很會精打細算過日子了,哪還有余錢用來請客送禮?在家務農的父親湊了一點錢,買了兩只雞,一箱20多元的蘋果,叫我給領導送去。我提著這份“厚禮”,趁著某個月黑風高之夜,像小偷一樣悄悄溜進領導家里。在領導家里小坐會兒,我兩股顫顫,說話舌頭都在打卷,然后趕緊找個借口告辭。走出領導家門,仿佛剛刑滿釋放從監獄出來似的,通體舒暢,自由無比。
幸運的是,我的領導宅心仁厚,對我一如既往地器重。兩年后我“榮升”到縣委工作,經過許多事情后我終于明白:工作搞得好是一回事,而請客送禮也必須要當一回事??上М斈晡也⒉欢?。一次常委會議研究我的提拔問題時,一位主要領導當場否決了我,理由竟是某次我遇見他卻沒有叫他。當這話傳到我耳朵時,我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我是個熱情的人,每當遇到熟人,哪怕他是掏大糞的,我也會高聲跟他打招呼,何況是一位能決定我命運的領導呢?我想我絕不會弱智的如此傻逼,更不會無知的那么裝逼吧。一位好心的“老機關”見我郁悶不堪,便點撥道:你送了嗎?一語點破夢中人,我自此便認了。
后來讀了一點史書,我更是覺得當年那位領導在常委會上“斃”了我,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誰叫我不懂“味”,不按官場套路出牌呢。這官場套路是什么?按照明清時期盛行的官場潛規則,每逢“三節兩壽”,下屬是必定要給上司送禮的。所謂“三節兩壽”,即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上司及上司夫人的生日。除此之外,別敬、瓜敬、炭敬、門敬等“官場禮數”,也是斷斷不可少的。你千萬別以為這些官場陋規,正派的官員不會參與。事實上,這些官場潛規則如同一個不動聲色的巨大漩渦,只要身處官場,無人能于幸免。我在讀《曾國藩家書》時,發現曾國藩這樣的道德楷模竟也不能例外。道光二十一年曾國藩給父親的家書中寫道:“男目下光景漸窘,恰有俸銀接續,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資,今年尚可勉強扶持?!痹鴩那遑?,以及他為了生計對“炭資”的期待,由此可見一斑。既然有這樣的官場慣例,對方又如此期待,倘若你不識趣,你還想指盼別人不“斃”你反而提拔你嗎?
事實上,有時送禮僅僅是一種態度。《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里有位鄒太爺,抽大煙抽得傾家蕩產。為了謀個差使養家糊口,他求道臺管家幫忙在主子面前說說好話,管家根本不理他。鄒太爺突然腦子一動,跑回家里,不顧老婆死命攔阻,將老婆一頓暴打后,將老婆僅剩的一件竹布衫和一條裙子強搶過去,然后當了四百五十個銅錢。他原準備買一斤蜜棗、一盒子山查糕,但錢不夠,只好買了十兩蜜棗、一斤云片糕,為了讓禮物顯得體面些,他特意叮囑伙計將這兩件糖果的紙包弄得大大的。鄒太爺提著這兩件禮物給道臺管家送去,管家果然盡力為他謀得了一份差事。難道管家這么貪小利,僅兩包糕點就將他擒拿了?我想,擒拿管家的也許是鄒太爺的態度。
送禮是種姿態,如何送禮則是一門技術了。這是后話,暫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