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透視】
2012版《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7—9年級)的“閱讀”部分這樣規(guī)定: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另有閱讀的一條通則規(guī)定:“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根據(jù)這兩條規(guī)定來解讀中考說明文閱讀考題,歸納出說明文閱讀的基本考點:1.了解說明對象及其特點。2.理清思路,弄清說明過程或說明順序。3.正確判斷常用的說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4.體會說明文語言特點。5.理解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6.明確標題的作用。
【題型對策】
中考說明文閱讀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如下:
題型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題型二:辨析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這種題型的特點:在文中抽出一個或幾個句子,要求辨別這些句子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運用這種說明方法的作用。解題方法:首先,理解并熟記舉例子、列數(shù)字、做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做詮釋等常見說明方法的定義,順口溜為“打、下、列、舉、分、摹、做、作、畫、引”,這樣才能正確判斷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其次,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時一定要聯(lián)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因為任何說明方法的運用都是為了說明某一內(nèi)容服務的。模式為: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nèi)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明確其作用) 。
題型三:分析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⑴加點字詞有何作用?⑵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⑶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第一種題型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有時是體現(xiàn)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qū)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后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這種題型的命題形式為:文中“……”這句話中“……”一詞能否刪去,請說明原因。而要求刪去的詞語多數(shù)是表示程度、數(shù)量范圍或性質(zhì)的詞語,如“可能”、“一般”、“大約”等詞。解答這種題型可按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回答“否”或“不能”;第二步,解釋要刪去的詞語的意思;第三步,加上套話“如果刪去不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題型四:分析說明文的句子作用
這種題型的特點:在文中抽出一個句子或一個文段,要求分析這個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這種題型解法很簡單:首先判斷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還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規(guī)律答題即可。一般情況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統(tǒng)領全文、總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啟下;在文末,作用多是總結全文。
題型五:找出說明文所說明問題的解決辦法
這種題型的特點:開放性強,要求針對文中所說明的某種現(xiàn)象或某個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或應對措施。命題的形式通常有:⑴應如何正確看待或防范“……”?請你略做分析。⑵從上文對“……”的說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⑶針對文中所提到的“……”問題,請你提出幾條合理的建議。
解題方法有:⑴在原文中尋找答案。作者有時會在文中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我們可以直接摘錄這些句子答題。⑵根據(jù)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去提建議。在說明文中,一般情況下都會對所說明的某種現(xiàn)象或某個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原因去提建議會更加準確、快捷。⑶依照常識回答。我們依據(jù)所掌握的常識回答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