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您好:昨天中午細讀了在“《詩經》里穿越時間”的專題,當真感動,從前總是覺得詩離我們很遙遠,此刻卻感覺它那么接近我們的生活,羨慕詩人們的心境和他們的創造力,今天也買了幾本詩集,希望可以慢慢體會。
訪客/觀唐
編輯回復:詩人是兩重觀察者。他的視線一方面要內傾,一方面又要外向。對內的省察越深微,對外的認識也越透徹。正如風的方向和動靜全靠草木的搖動或云浪的起伏才顯露,心靈的活動也得受形于外物才能啟示和完成自己,最玄幽最縹緲的靈境要借最鮮明最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
進一步說,二者不獨相成,并且相生,對外界的認識越準確,越真切,心靈也越開朗,越活躍,越豐富,越自由。詩歌的確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不止是它的內容,更多的是情感,《詩經》的情感是樸素的,卻又那么華美,如果不理解它的樸素,就無法欣賞它的華美,如果不懂得它的華美,也很難體會這份樸素,它樸素得如此淡,又淡得那么奢華。
編輯您好:我是一名教書法的老師,是在朋友的辦公室看到咱們的雜志,可能所有“中國風”的東西都比較吸引我,起初是它的古樸韻致讓我很喜歡,后來再看文章,也有所收獲,非常喜愛那些小故事,很啟發我,后來自己訂了一套,有時候我也拿來在課堂上讀給我的學生們聽,他們聽了也若有所思的樣子,看得出現在的孩子也是喜愛傳統文化的,只是看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傳播,祝愿《醒獅國學》為我們播下更多善的種子!
訪客/陳華
編輯回復:感謝陳老師的美好祝愿,國學的教育是心靈的教育,很贊同您的看法和方法,去年三月我們也曾做過一期書法專題,不知您是否讀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經典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東西,也就是說,它是民族和人類文明的結晶,因此,閱讀經典,實際上就是一種文明的傳遞,是和大師進行穿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很榮幸能為陳老師播下一粒傳統文化的種子,也祝愿您把更多的“國學經典”傳遞給學生們。
本版編輯/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