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目名稱:《大王小王》
節目定位:關懷類情感訪談節目
節目口號:這是一檔做給老百姓自己看的節目
主持人:王為念、王芳
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中午12:30
播出平臺:湖北衛視
中國的電視節目經歷了從《快樂大本營》為代表的歡樂時期,到進入以《非誠勿擾》為代表的相親類節目和以《中國達人秀》為代表的選秀類節目時代,未來節目的發展到底是何走向?對于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是,從近兩年重新占據觀眾視線的情感訪談類節目可以略見一斑,以真情交流為主的訪談節目,一定會在未來的電視節目市場上吸引更多的觀眾,產生更大的影響。
2012年9月3日,《大王小王》開播,該節目定位中國第一檔關懷類情感訪談節目,據《大王小王》總制片人兼主持人王芳介紹,“一年的訪談,90%都是普通老百姓”, 節目倡導給普通人一次展示的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人們會發現,普通人中也有奇情、奇人、奇事,這其中展現別樣的生活情懷,處世智慧。
作為資深電視人,王芳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電視節目才會火?“無非兩條路,一是一種節目火了,大家照著做;二是誰都沒做過,我們就去做。我們想做一檔普通人的訪談,把明星、社會團體、慈善機構等糅合起來。”因此節目把更多的焦點放在了需要關懷的社會群體,搭建聯系社會團體、慈善機構、明星在內的互助橋梁,幫助普通人排憂解難,傳遞積極向上的情感關懷。
金牌主持,熱心親近
該節目的主持人是國內金牌談話節目搭檔王芳和王為念,節目也就是以兩位主持人的姓氏命名的。從《誰在說》到《選擇》,再到如今的《大王小王》,“大小王”這對搭檔不僅為觀眾所熟知,也深入人心。在錄制現場,小編也近距離感受了“大小王”的魅力。小王貼心、聰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把現場氣氛帶動得溫暖親切;大王詼諧、深厚、妙語連珠、精準點評,現場也是精彩不斷,笑聲不斷。兩人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雙王合璧,攜手挖掘人物和事件的細節,講述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和溫暖。
街頭巷陌話家常
相比其它訪談類節目,《大王小王》不像是單純的訪談,而更像是朋友街坊坐在一起聊天、講故事。就像其欄目宣傳語中說到的“當您面對生活的無助深感疲憊,當您面對生活的困惑無人傾訴,,當您面對生活的喜悅無人分享……《大王小王》像您身邊的熱心鄰居和可信街坊,一起傾聽您的喜怒哀樂,化解您的不解情懷。”《大王小王》將傳統談話節目的“情感故事呈現”方式改變為“情感幫助分享”。在節目現場,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少了主與客的限制和拘謹,兩位主持人猶如老朋友一樣,與訪問嘉賓拉家常,話煩惱,彼此都是在享受這個語言與情感的交流時刻。
溫情幫助,傳遞愛心
要說現如今中國到底有多少情感類訪談節目,估計只能用數不勝數來形容了。情感類訪談節目確實火了,就連一向“正經”的央視也玩兒起了“你幸福嗎” ,這就怪不得各大電視臺都想要分一杯羹了。那如此多的節目,到底哪個更受歡迎?好像只能說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電視節目作為觀眾茶余飯后消磨時間的一種精神文化消遣,本不應被要求承擔太多責任或社會引導性。話雖如此,但有多少節目在結束之后,除了在現場和電視機前留下了一地沾滿眼淚和鼻涕的紙巾一無所有,難道我們要的就只是這些嗎?眼淚和鼻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我們想要的是破涕為笑。
在此方面,《大王小王》欄目緊緊抓住溫情幫助這一主題,以解決老百姓的切實困難為主旨。既提供給普通民眾一個情感輸出的管道,又邀請明星及社會積極人士為深陷困境的百姓提供實際幫助。無論從電視節目,媒體責任,還是慈善事業來看,這都是一種很好的融合創新,創立了一種以幫扶為著力點,媒體講述加社會幫扶的新模式。同時,節目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如律師、心理學、醫學等各方面專家,如此一來既保證了專業可行,行之有效,又保證了不是鏡頭前的一場表演,一紙空文。
往期節目中,有一個人令觀眾們印象深刻,他就是中國第一慈善家李春平。本節目是他唯一合作的媒體,在去年播出的節目中,他當場捐助了18萬元資助一位胯部有嚴重殘疾的小伙子。而北京的一家骨科醫院院長看到節目后當場答應免費治療,從而把這筆資助傳遞給了一位癌癥母親。這筆錢和這免費治療或許不是他們所需要的全部,但是確實是雪中送炭般的重要和溫暖。當眼淚流過之后,他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們看到了人間的大愛。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有那么多人需要幫助,即使每期節目幫助一個人,又能幫助多少人呢?或許這確實是杯水車薪,但重要的是我們傳遞了愛心,激發了正能量,引領了社會風尚。這樣,或許每天還有不只一個人也得到了幫助,不只一個人在默默地幫助他人,一場溫情互助就此展開。
《大王小王》欄目推出后深受觀眾好評,不但在全國衛視排名不斷攀升,觀眾也紛紛提供節目錄制線索,尋求幫助,要求參與節目。這一方面說明節目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可以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問題,如此多的尋求幫助的人中,難免會有人存在騙取幫助的嫌疑。對于一個日播節目來說,如此眾多的尋求幫助的線索要如何權衡判斷,保證節目的真實度,怎樣篩選受幫助的嘉賓都是需要著重考慮和謹慎選擇的。
此節目不僅深受觀眾喜愛,也得到政府好評。2月21日的特別節目《讓我對你說聲謝謝》播出后,湖北省委書記和宣傳部長對節目給予了充分肯定,贊揚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扶危濟困,傳遞美好風尚和社會正能量,并要求各部門、各媒體向其學習,使之形成蔚然之風。
節目側影
《喜劇女王——蔡明》
蔡明在觀眾的印象里應該是那個售樓處滿口“為什么呢”的蔡小姐,是用嘴能殺死人的“腹黑體”女王,是熱心又搞笑的“馬大姐”,正如她聊起自己的春晚小品經歷一樣,幽默搞笑,歡樂不斷。但是,相信大家跟小編一樣有巨大的疑問,難道邀請喜劇明星蔡明是為了搞笑嗎?這并不是本節目風格。在現場,蔡明也提到了最初接到邀請時的想法,她說:“上你們的節目都是幫助別人,我合適嗎?”小王問她:“那您幫助過別人嗎?”她說:“幫助過啊,可是我從來沒說過。”小王說:“既然沒說過,那就更要上我們節目了。”于是,我們才認識了蔡明不為人知的一面。
之后,主持人請上通州區關愛中心主任常夢,原來蔡明是關愛中心的愛心大使,從中心成立以來已經十多年了。關愛中心是收養殘疾兒童,遺棄兒童的地方。因為是非政府機構,所以有一大部分費用是沒有政府資助的。這么多年來,蔡明一直幫助她們,但這些她從來不說,甚至連媒體都不知道。原來,蔡明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馬大姐”。她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個腫瘤晚期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見我,可當我趕到醫院,孩子已經昏迷了。孩子喜歡王菲的歌,為了完成她的愿望,我找來《我愿意》的歌詞,我趴在孩子的身邊說:‘寶貝,你不是喜歡王菲的歌嗎,我給你唱好么?’當我唱完,我看到孩子眼角流下一行眼淚,我相信她聽到了。很多人都覺得是我在幫助他們,其實是他們在幫助我,凈化我的心靈。看到孩子們會覺得能為他們做點事情,真的很幸福。”
現場的觀眾在聽到這些故事后都為之感動,也沒有想到表面上嘻嘻哈哈的蔡明,生活中竟然如此溫情細膩,充滿愛心,做好事卻不為人所知。在節目組的幫助下,某企業為關愛中心捐助了10萬元,幫助那些孩子們。蔡明說:“我只是覺得我做了應該做的。我甚至覺得那是我的職責。”相信如果人人都能如此,我們身邊一定會充滿愛心,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