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人人都說好萊塢沒文化,奧斯卡或許是為了堵住偏見的嘴巴,所以在評獎體系上自己先偏見了起來。
雖然奧斯卡充其量僅相當于中國的金雞百花,連個國際A類電影節都算不上。就像蘇東坡問佛印,門前哼哈二將皆怒,誰更有理?佛印答:拳頭大的有理唄。沒辦法,好萊塢就是當今電影界拳頭最大的大佬。你可以假裝不屑,但不能忽略它對全球的影響力。
對于好萊塢的人來說,能收獲一尊小金人是其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為了這一刻,許多演員表示,“少活十年也樂意”。茱莉亞·羅伯茨登基加冕時曾顫抖著說,“我要多說幾句,以后再也沒有機會了”。妮可·基德曼封后時,也是激動得花枝亂顫語無倫次,“盡管世界上正在發生戰爭,但這一刻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老牌影后瓊·方登在暮年時還發出無限感慨,“我一輩子都沉醉于那惟一一次得奧斯卡的感覺,就算我死了,也擁有很多人從來未曾有過的那種尊嚴與榮耀。”
不過話說回來,盡管奧斯卡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它終究只是輸贏的游戲,卻絕不是成敗的指標,手執小金人的一刻萬般榮耀,但接下來面對的是時間的考驗,經得起考驗就能成為教科書里的范本,反之則只能被人遺忘;而與此同時,有些經典影片雖然沒能蟾宮折桂,但隨著歲月的淘洗,卻愈發顯出迷人的質地。
1994是好萊塢經典之作的井噴年,一口氣誕生了《阿甘正傳》《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真實的謊言》《燃情歲月》《四個婚禮一個葬禮》《機智問答》《百老匯上空的子彈》《瑪戈皇后》《艾德·伍德》《夜訪吸血鬼》《生死時速》《變相怪杰》等眾多被收錄在全美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網站IMDB TOP250榜單的重磅佳片。但與此同時,1994年也是奧斯卡有史以來被詬病最多的一年。
IMDB排名第一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當年獲得7項提名,結果卻顆粒無收;名聲大噪的《低俗小說》也不過是拿了一個最佳改編劇本獎。這兩部在影迷心中至高無上的經典影片紛紛敗給了“美國主旋律大片”《阿甘正傳》。這么說并非刻薄《阿甘正傳》,何況奧斯卡的評委也一向不受政府的影響,但是和越獄、黑幫仇殺、特工反戈的故事相比,《阿甘正傳》的故事更大氣也更正面,它是“一則成功而及時的美國神話,一部穿越了歷史的人生寓言”——這就是奧斯卡的姿態。更何況和正常人題材比起來,奧斯卡一向青睞弱智和殘障人士的題材,如《雨人》《飛越瘋人院》《我的左腳》《深海長眠》《美麗心靈》等。桑德拉·布洛克曾在《特工佳麗》里曾指桑罵槐地調侃過這種虛偽,“10年來我都是冠軍,只有一次例外,因為第一名是殘疾人,誰也不忍心看殘疾人落敗。”
1994年另一部電影《真實的謊言》更是備受冷落,僅收獲了一項可有可無的“最佳視覺”——的提名。真教施瓦辛格情何以堪?人人都說好萊塢沒文化,奧斯卡或許是為了堵住偏見的嘴巴,所以在評獎體系上自己先偏見起來。那些陣容豪華的大制作一向沒有得獎緣,正因為如此,《銀翼殺手》惜敗《甘地傳》,《拯救大兵瑞恩》惜敗《莎翁情史》,《阿凡達》惜敗《拆彈部隊》,最令人扼腕的要數《黑暗騎士》,諾蘭在這部神作里辯證了民主、人性和善惡的正反面,拷問了諸多深刻命題,這部大作也一度位居IMDB影史第一的位置數周不下,可是在奧斯卡的領獎臺上卻敗給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也許你會認為以上珠固然經典,當拿獎之作亦算實至名歸。或許如此吧,兩虎之爭或許還有押錯寶看走眼的時候,但是奧斯卡在最佳男女演員的評選上則屢屢受到抨擊。就拿本屆奧斯卡來說吧,一個名不見經傳的90后女演員居然摘得最佳女演員的桂冠,而才貌雙全的本·阿弗萊克連個提名都沒混上。難怪會有人惡毒地揣測好萊塢的評委是一群心胸狹隘的老色狼,喜歡頒獎給一些年輕美貌但是演技欠佳的女演員,卻對演技一流但是相貌英俊的男演員視為不見,當年如果不是希斯·萊杰早夭,最佳男配角也不會輪到他。
當然這只是臆斷。奧斯卡真正有眼無珠的地方是在于對大師的漠視。懸念大師希區柯克也曾創下5次提名0次獲獎的記錄,被稱為奧斯卡的“最佳伴郎”。惟一一次得到最佳影片的《蝴蝶夢》其實是他精彩作品里排名十名以外的電影。難怪1967年在獲得歐文·塔爾伯格紀念獎之后,希區柯克上臺只咕噥了句“謝謝”,便揚長而去。無獨有偶,卓別林一生拍攝了80多部影片,奧斯卡卻很不待見這位默片大師,別說提名了,連入圍都是罕見的。事實證明:這不是卓別林的遺憾,而是奧斯卡的恥辱!奧斯卡一直要到1972年才后知后覺的為卓大師頒發一座“亡羊補牢獎”——盡管這個“馬后炮”遲到了20年,但奧斯卡總算為自己的“有眼無珠”解了圍。真正讓奧斯卡措手不及的是另一位大師導演庫布里克,奧斯卡還來不及放下自己的架子,大師已乘黃鶴去,徒留評委恨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