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丹麥是香港設計營商周(BODW)的合作國。在去年底于香港開幕的BOBW論壇演講上,我們見到了被邀請的嘉賓Eva Kruse女士——丹麥服裝協會(DAFI)主席,哥本哈根時裝周的CEO,北歐服裝聯合會主席,身兼如此多職位的她,本身是學習管理出身,也曾在丹麥時尚媒體領域供職多年,擔任過時裝雜志的主編、電視節目主持人等位置。目前她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和推廣北歐尤其是丹麥服裝產業在全球的地位。在她的帶領下,哥本哈根時裝周從過往一個僅僅是圍繞城市,由幾個貿易博覽會組成的“市場周”發展到了北歐地區首屈一指的時裝周,每一季度都會有30到40場秀,且還人為地組織了“哥本哈根時尚節”。其中的客戶展示、派對、銷售、展示、競賽活動向所有公眾開放。“我想時尚節為那些專程來參加哥本哈根時裝周的國際游客提供了許多額外的價值。當晚上他們走出貿易博覽會,可以有機會走進城市當中,參加充滿樂趣的時尚活動,結識同樣出來探索城市的當地時尚人士,而不是早早回到酒店當中。”Eva這樣說道,另外一件令她和團隊驕傲的事情則是:過往4年來在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上的堅持,大力幫助了本土設計師積極地進行更負責任的設計生產。Eva視這為一個重要的趨勢并且在大力推動,在與北歐時尚組織的合作里,她也帶頭開啟了一個叫做“NICE”的項目,即北歐清潔與道德倡議(Nordic InitiativeClean and Ethical),通過峰會、會議討論、研討會等,將最終的目的轉變為目前的商業模式。Eva說:“我們只有這個星球,我們必須好好保護它。”以下為《里外》與EVa的對話。
IN:北歐設計以功能和樸素這兩個要素為特色,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重要的要素嗎?
OUT:正如你所提到的,功能,與獨特美學一起。都是丹麥設計的典型特質。但一個相當新的趨勢是,丹麥設計經常成功地為我們在今天的社會里面臨的挑戰帶來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我們稱它為“改善人們生活的設計”我想在這一點上我們有許多優秀的,野心勃勃的例子。它們令人驕傲。
IN:與其他四個北歐國家相比,丹麥時裝設計的獨特性是什么?
OUT:丹麥時裝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丹麥的價值觀。事實上,你可以說這里的時尚是民主的,可接近的,因為你用一個非常合理的價格就可買到非常好設計和質量,這意味著在丹麥,時尚不僅僅屬于名流,也屬于每一個普羅大眾。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我們國家旅行的時候,你總能在街頭見到許多穿著入時的人。丹麥時裝通常以簡約著稱,不過你也可以看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他們利用獨特的印刷和古怪的搭配創造出前衛俏皮的服裝系列。如果你是周末“World’s GreatestCatwalk”的觀眾,你一定會理解我所說的。除此之外,我們也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丹麥設計師積極主動地做著更負責任性的設計生產。這一趨勢同樣植根于丹麥社會和丹麥,或者說北歐的價值觀。
IN:丹麥時裝設計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怎樣?
OUT:全球市場看上去好像很喜歡丹麥時尚。我們正在不斷獲得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范圍的認可,也比以往任何時候得到更多的國際設計獎項。舉個例子。在“D rapers’Awara”年度品牌獎的8位提名者有5個是丹麥的品牌,而且幸運的是,最終的得主也是丹麥的。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的名人穿著丹麥的時裝,比如凱特,摩絲和凱特,米德爾頓就是丹麥品牌MaleneBirger的粉絲。最后,一些引領風尚的主流雜志也給予丹麥時尚敏銳的關注。美國雜志Vman有一期專門用于介紹北歐時尚,西班牙Vogue則用了33頁內頁來介紹丹麥時尚。
IN:有哪一位丹麥新計師是你想要推薦的嗎?為什么?
OUT:Henrik Vibskov不是一個新的設計師。因為他已經出道大概10年了,不過對于中國跟香港來說他也許可以算是一個新設計師。他2001年畢業于倫敦圣馬丁學院,他的創造力,時裝所呈現的藝術性,以及進取的風格給時尚行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