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4月,在河南洛陽舉辦的中國嘉德世界郵展專場拍賣會上,表現真是令人贊嘆,一枚1907年的重慶寄往德國的大清郵政三次郵資明信片,以2萬元起拍后,經過買家的五次加價,最終以2.5萬元高價成交,成為本次拍賣會片王。該片加貼蟠龍郵票1分、2分各一枚,銷“四川重慶丁未九月三十日”干支戳,旁蓋重慶11月5日小圓戳和上海中轉戳及上海德國客郵局戳。
眾所周知,世界上最早的明信片是由奧地利人于1869年發行的。在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后,小小明信片早已風靡世界,并以畫面的絢麗多姿、功能的廣泛多樣、史料的公正客觀及其獨特的魅力而受到了世人的鐘愛。明信片誕生140多年以來,各國郵政部門根據社會各階層的需要以及郵政自身的經濟利益等種種考慮,發行了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的明信片,明信片在郵政用品中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我國明信片也因其鮮明的特色,倍受收藏者的青睞,尤其是老明信片因傳世日久、存量稀少而價值更高。如早在2006年中國嘉德藝術品春拍上,一枚1903年龍州寄往意大利的清一次郵資明信片,估價800元,成交價竟達到了6820元;同年在上海拍賣行舉行的春季郵品拍賣上,一枚清二次郵資明信片背手繪彩圖實寄片一件,成交價也達到了1800元。
老明信片有金可淘
對于藝術品收藏者來說,早中期明信片是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投資板塊。收藏者可以從明信片的紙質、格式、標價、圖文及印刷質量等幾個方面來綜合鑒別其年代及收藏價值。明信片的年代越老,其紙質就越粗糙,其文字一般是繁體。早期明信片因經歷了歲月的洗禮,紙質變得發黃,圖案基本都以黑白為主,很少有彩印的。收藏者一般從明信片的定價貨幣單位上大致也可得出它的出版年代,如清代或民國時期發行的《故宮》《沈陽故宮》或《泰山》《廬山》等明信片。你若碰巧發現有些早期明信片的圖案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行的新郵票圖案相似,并把它制成極限片后,那其價格就可達到數百至上千元。老明信片顯然有金可淘。
越老越吃香
在收藏領域,人們一般把“文革”以前發行的明信片稱為老明信片。按時間順序類推可分為老明信片、“文革”片、現代片。老明信片和“文革”片一般無明信片格式,標價僅為幾分錢一枚,或幾角錢一套,片圖上除了語錄,就是紅旗,或者是工農兵、大團結、領袖像等文字或圖案。20世紀80年代以后發行的現代明信片,一般片上都印有郵政編碼格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印刷設備的更新換代,明信片的紙質有了明顯提高,圖案也均是美觀的彩印,特別是塑光、連印等技術的運用,使現代明信片更加美觀漂亮。此時我國明信片的題材大都以風光名勝、動物、花卉、文物等為主,與“文革”時期政治色彩濃厚的圖案有了根本的區別。目前,一枚民國時期的老明信片一般開價均在百元以上;而“文革”片因具有濃郁“文革”的特點也價值不菲。如一套“文革”時期出版的《智取威虎山》《紅燈記》和《白毛女》等明信片的市場價大約在80至150元之間,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一套《上海民兵攝影作品選》市場價約為100元左右。
免資、錯體片亦可藏
除了以上老明信片外,免資明信片也值得一藏。免資明信片是郵政部門在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發行的一種未印郵資的郵品。有人認為它不是正宗郵品,不應該收集,其實這種看法有失偏頗。免資明信片發行量少,使用時間短,有些免資明信片在今天已十分珍貴。如1929年發行的西湖博覽會免資明信片,全套36枚,20世紀90年代在上海拍賣時,成交價已高達4.2萬元人民幣。另外,還有不少人認為錯體片不值得集藏。其實,從郵政窗口正常售出的錯體片、變體片十分稀少,故市價也很高。最著名的錯體片有《中銀大廈》和《貴州風光》,《中銀大廈》錯片曾在1997年4月的郵市高潮中被炒到3000多元,現價格盡管大幅回落,但仍能達到1200余元。此外,還有各種錯色、漏色變體片及十分罕見的倒印片也值得人們關注。有的收藏者覺得錯體、變體片固然稀罕,但常有不法分子進行偽造,為避免上當,所以對它敬而遠之,這其實是消極的,收藏者絕不能因噎廢食。
老明信片的六大特征
一、題材廣泛。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眾山不及的黃山仙景、險峻奇秀的三峽畫廊、鶯歌燕舞的民俗風情……無一不在明信片上得到了展現。
二、數量眾多。由于我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全國各地郵政部門每年推出的各種題材的明信片數以萬計,使我國成為明信片發行大國。
三、設計精美。一張張明信片如同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向世人展現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黑白的,優雅、理性、高貴;彩色的,貼近自然、絢麗多彩。設計風格或柔和素雅、簡潔明快,或質樸沉穩、鮮艷華麗,使明信片更加異彩紛呈。
四、功能多樣。一般來說,我國的明信片有國家郵政部門發行的印有郵資圖案的明信片,包括普通、紀念、賀年、風光、特種郵資明信片及廣告郵資明信片等,也有用于特定目的的咨詢、免資、回音卡、軍郵明信片及各類無郵資的美術、風光明信片等。林林總總的明信片雖功能各異,但都從不同側面滿足了人們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
五、史料豐富。明信片融知識、史料、藝術于一體,在反映社會生活方面,是一般歷史書籍所不能替代的。此外,明信片本身也是一定時代的產物,它的規格、圖案、封套上的出版部門、出版年月、出版書號、版次、開張、印次、印刷廠家、防偽條形碼、售價等,都忠實記錄了一定歷史階段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
六、形式各異。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明信片的形式也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直式、橫式、單枚、雙連、冊式、折疊式(橫折疊、直折疊)等明信片外,還有畫家筆下的手繪明信片、個人制作的照相明信片、別出心裁的圓形或異形明信片、英國發行的立體明信片、美國發行的唱片明信片、顯影明信片等。(責編: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