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讀完了小學。小學就在村里,十分方便。可是到了中學,生活就發生了改變。當時公社里只有一所中學,我們是村里不多的幾個學生。學校離家十幾里,我們每天得早出晚歸,不大的書包里裝著書本、遮雨的塑料布以及中午的干糧等,匆匆行走在鄉間曲曲折折通往學校的小路上。
早晨緊緊張張,往往來不及吃早飯。胡亂擦把臉,書包里隨便塞點饃饃就出發了,邊走邊吃,邊吃邊走。通常是一個半小時緊張的急行軍以后,我們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踏著鈴聲走進校門。
起得早,走得遠,坐到座位上便又饑又渴。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溫暖而空氣又不夠清新的教室,一不小心就會打瞌睡。上課時心里總牽掛著書包里的幾塊干糧,手不由得塞到抽屜里去掐上一點,再掐一點,還想掐一點,趁老師不注意偷偷送進嘴里。不到中午,書包里的干糧早就無影無蹤,這一天的肚子里只能唱“空城計”了。
學校里打不上開水,我們通常的午飯只能是啃幾口干饃饃,或是塞幾把干炒面,在嘴里慢慢浸濕而已。有時,吃著吃著,就給噎住了,嗆得又是咳嗽,又是流淚,臉色發白,嘴唇發紫,半天喘不上氣來。行走在校園里,經常看到吃炒面的同學邊吃邊玩,嘴圈上、衣服上、手上全沾著白色的炒面。
走在鄉間熟悉的小路上,我們年復一年,風雨無阻。小路一直通向遠方,每天只要留心一下小路上留下的腳印,就知道同伴走了沒有,就知道自己是繼續等下來還是馬上追上去。
春天的狂風夾雜著雨星一陣一陣迎面刮過來,吹得大家灰頭土臉。我們把帽沿往下一拉,瞇著眼睛,頂風冒雨而行。而如果是順風,就打開雨傘,撐開雨布,風有力的大手拽著我們往前跑,這個隊伍就像一個高高揚起了帆的船隊,乘風破浪奔向前方……
夏秋季節,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最悠閑、舒適的。往路邊的田地里望過去,是一片片望不到頭的小麥、油菜和蠶豆。不時可以現場欣賞到田野里此起彼伏的“花兒”,那悠長、婉轉的“花兒”把回家的路拉得又遠又長。三三兩兩走來的學生們時而走馬觀花,時而駐足聆聽,那歌聲,那情景,那場面讓人流連忘返。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冬天的早晨,彎彎的月亮還掛在天上,東方的啟明星還很明亮,而路上就已經有上學的人了。天寒地凍,冷風刺骨,有同學“發明”了讓人一會兒就熱起來的秘訣:走到村前的小河,用石頭砸開一塊冰面,下面是汩汩的滿是冰凌的水流。猶豫片刻后,我們咬著牙把手猛地塞進水里,捧起一把就往臉上搓。摻著冰花的水一到臉上,如同刀刮一樣,剎時手和臉完全麻木了。過了一會兒,就火辣辣地燒起來,隨后越來越熱,就再也感覺不到冷了……
冬天回家的路上,學生們總喜歡滑冰溜兒。那時候從學校到家的河溝里、渠道里、道路上,總是有冰的痕跡,明晃晃的、光溜溜的,冰面上長長的滑痕幾乎能把學校和每一個家庭連接起來。
走路最費的是鞋,而此時最費的就是棉鞋。又走又滑,沒走幾天,一雙千層底棉布鞋就走樣了,氣得家人們嘮叨個沒完。那時候,母親閑暇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鞋,一針一線納好的布鞋鞋底磨損得厲害,就用膠皮釘上鞋掌,走起路來結實多了。一年下來,腳上沒有好幾雙結實的鞋是不行的。
一陣陣的北風刮過去,塄坎旁、渠溝里常常堆積著樹葉、雜草,這些可是取暖的燃料。有人摸出火柴點燃,大家就圍上去煙熏火燎地烤,熏得又是鼻涕又是眼淚。被火一烤,凍傷的手腳痛癢難耐。一邊撓,一邊烤;烤前胸,烤后背。渾身上下都熱起來了,大家就又說又笑,踏上了前行的路。
長長的上學之路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在同行者里,有位同學因為父親是小學老師,家里有些書籍,所以他肚里故事不少,大伙兒就央求他講,條件是可以輪流給他背書包。于是每天早晚,我們就緊隨其后圍在他的前后左右歪著脖子伸長耳朵聽,唯恐漏掉半句。金角大仙和銀角大仙誰厲害,楊七郎究竟是怎么死的,牛皋的隊伍能擋得住金兀朮率領的鐵騎嗎?上學路上,這是大家牽腸掛肚的問題。追著《西游記》里的白龍馬,跟著《楊家將》、《岳飛傳》里的英雄好漢一路走來,不知不覺已經望見母親燃起的炊煙了……
后來有同學騎上了自行車,于是我也朝思暮想。初中快畢業時終于有了一輛自行車。騎車上學,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愿望。常常是前面的車梁上坐上一人,后座上再坐一人,美其名曰“一馬三跨”。這比步行強多了,然而車子很重,小路也坑坑洼洼,一會兒騎著走,一會兒推著行,自然也快不了多少。在之后的很多年里,自行車一直被大家公認為是上學路上最好的交通工具。擁有一輛“永久”、“飛鴿”甚至“鳳凰”牌自行車是所有鄉村學生的夢想。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許多年過去了。今天,學生上學已經基本不騎自行車了,更多的人不走小路走大路。往日熱熱鬧鬧的鄉間小路逐漸沉寂了下來,失去了往昔的生機。孩子們都擁有公交學生卡,乘上車一會兒的工夫就到了,甚至中午也能到家里吃飯。對交通不便的學生而言,寄宿制學校的建成已經基本解決了多少年來行路難的問題。
前不久回老家,看到偏遠的農村不僅是中小學生,連上幼兒園的孩子們早晨也只在路邊等候,一輛面包車準時接到鎮上的幼兒園,下午五六點鐘就又準時送回來了。上學路上的變化之大讓人感慨萬千。
在通往學校的路上,總有上學的學生,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時至今日,學校越來越美,設施日趨完善,道路寬廣平坦,交通日益發達,所有的變化讓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現在,許多鄉間小路變成了干凈、平坦、舒適的水泥路。邁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何等的悠閑和愜意。沿著鄉間的小路走下去,那里是通往幸福和快樂的地方……
【責任編輯 柳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