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有兩個剛離開學校的年輕人,創辦了一份POD(Print On Demand)個性化報紙,引起了報業的關注。當時奧西還在維也納舉行的IFRA 2009報業技術展覽會上展示了《Niiu》的訂購和生產流程,現場參觀者可以通過《Niiu》的網站,從各種地域性、全國性、國際性的報紙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甚至可以選擇Facebook和Twitter等社區網站的內容,全部材料組合之后可以印成一份“熱乎乎”的報紙,在現場立等可得。
當時有一家網絡媒體在報導完這則個性化新聞之后,緊接著下則新聞就列出了美國十大瀕臨絕種的報紙,列表上有《費城日報》(The Philadelphia Daily News)、《明尼阿坡里斯星論壇報》(Star Tribute)、《邁阿密先驅報》(The Miaml Herald)、《底特律新聞》(Detroit News)、《波士頓地球報》(Globe)、《舊金山紀事報》(Chronicle)、《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沃斯堡星電報訊》(The Fort Worth Star-Telegram)以及《克里夫蘭平原經銷商報》(The Cleveland Dealer)。
這10家報紙大多都得過新聞業最高榮譽的“普利茲新聞獎”,有的甚至得過10次以上,都是很有歷史傳承的報紙,其中《底特律新聞》有超過100年的歷史,但是他們上榜的理由都是財務出了問題,進的賬比出的賬少。一方面這些報紙在同城還有其他傳統報紙比他們更有競爭力,但更嚴重的問題是廣告營業額受到新媒體的競爭,節節敗退,因此才會出現《Niiu》這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報紙。
2013年,我們回頭去看這10家當時被列為瀕臨絕種的報紙,居然都還生存在原來的城市,而且依然印刷報紙。反之,《Niiu》卻只存在FRA 200g奧西的展臺上和人們的記憶里。
既然上網可以看到新聞內容,又何必再印出來呢?《Niiu》是數碼印刷機最美麗的demo版本,因為當你讀到這么摩登的報紙生產和訂閱模式時,恐怕自己并不會想到也希望訂閱份這樣的報紙。如果你沒有這種需求,那么市場上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需求。
實際上,《My Newspaper》并沒有跳出《Niiu》提供新聞服務的模式,那么其命運會因為時間的推移就能獲得成功嗎?
如今我們看到了國內印刷產業開始思考電子商務的可能,網絡印刷服務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有些還吸引了風險投資基金的資金。一般的風投不了解印刷,可能被有抱負、有信念的行業精英的熱情迷惑。如果你正在讀《今日印刷》雜志,那么肯定是印刷業的內行;但如果你是風投經理人,如何判斷哪些印刷生意模式有機會在未來電子商務的風起云涌中勝出呢?
我們不會算命,所以也不敢打保票哪些電子商務的生意模式一定會成功。但是有一種生意模式一定不會成功,就是不管利用什么新技術,還得和今天的印刷廠搶生意的生意模式。
今天你有個印刷活,在一個城市里面要找10個印刷廠來報價易如反掌,如果你有時間和樂趣的話。而印刷廠在一個城市里的競爭對手可能是國際印刷集團,也可能是“跑單幫的印刷掮客”,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如果一個網絡印刷生意攙和進來,又無法避免地和既有的印刷廠搶生意,那就注定會失敗。
其實印刷技術供應商也不知道如何做印刷生意,而是通過新技術提供新服務,就像《Niiu》和《My Newspaper》可以印出全新的報紙。如果讀者沒有對“我的報紙”的需求,那么他們也不會每天去編輯報紙再來等待報紙送到自己手上。
對比2009年瀕臨絕種的報紙和新興的《Niiu》個性化報紙的經驗,我們可以意識到。新技術可以打開新生意模式的大門,但是不合理的生意模式比傳統生意模式的風險還要高,就像《Niiu》和《My Newspaper》的個性化生存比美國十大瀕臨絕種的報紙還危險。
責任編輯:薛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