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紹興前,它對我來說只是中學語文課本上的一個名詞,百草園、三味書屋、烏篷船……我只能從魯迅的文章中遙想紹興的模樣。到了紹興后,我才發(fā)現(xiàn)它安靜得像是一幅黑白水墨畫,只有潺潺水聲和咿咿呀呀的槳聲劃破晨霧。
紹興舊城小小的幾公里范圍內,遍布小河流和上百座石橋,江南水鄉(xiāng)的白墻黑瓦亦比比皆是。不少紹興人,還過著舊日寧靜的日子,一派悠閑。我甚至不需要去什么昂貴的景點,只要站在街邊,微醺中一艘烏篷船就劃到心中了。佇立橋頭,如同看一幅連續(xù)的風光片,它的主角絕對是枕水人家。
走進三味書屋,像穿越到了舊時代。魯迅故居的臥室里至今擺著—張鐵梨木床,還有書桌和書架。廚房里,三眼大灶等一應炊具仍保持著原樣,在灶臺一側供奉著灶王爺,完全一派江南民居景象,仿佛我外婆外公生活的時代。
經過一條窄長的走廊,便來到了帶給魯迅童年無限樂趣的百草園,課本上的字句又在心頭浮現(xiàn),“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
去完魯迅故居,下一個必到景點當然是咸亨酒店。店面有小小的一片老酒莊,仿佛是短篇小說《孔乙己》的場景,墻上還寫著“孔乙己欠十九文錢”。有興趣的話可以買一壸酒,一碟茴香豆,坐在店里吃。穿過店面就進入咸亨食堂,這里建筑典雅,堂上都是板凳木桌,頂上一個大光井,光線剛好。游完魯迅故里,然后在咸亨酒店用午膳,有一種完滿的感覺。像許多初到紹興的人一樣,我也不能免俗地在咸亨酒店吃了茴香豆和豆腐干,味道還不錯。這里的大餐做得也很有意思,紅燒肉扎成了烏篷船的形狀,竹筍做得像筆墨紙硯,還沒落筷,模樣先把人給驚著了。
到了夜晚,紹興是安靜的,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少了夜生活,心反而變得更加沉靜。晚上九十點,繁星點點,路上已經沒有人行走,燈全滅了,似是給水鄉(xiāng)的一天畫上了意猶未盡的省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