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倫敦奧運會那會兒,我和周圍的人一樣,整天處在亢奮狀態,精彩賽事紛呈,捷報頻傳,喜悅也是一撥兒接一撥兒,馬不停蹄。就在那時,聽到了徐莉佳的名字,和中國帆船史上的首枚奧運金牌連在一塊兒,讓人振奮。雖然我們連船舷都還沒摸過,卻知道了帆船這項運動,知道了咱們也能拿金牌,但隨后也就止步于此,很快又被新的興奮點淹沒。
而真的記取了她的笑容的,是不久前在電視上看到徐莉佳,幾乎快要認不出來了:她穿著一襲金色的禮服,戴著簡單大方的發箍,長發柔順披肩,用一口流利自信的英文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整個人都閃著光—呆看了兩分鐘,然后立刻托朋拜友地去找她。
走近她,了解她,果然沒有失望,甚至更多是驚喜。看她自己po在微信上的種種照片,或是世界各地的賽事與游歷,或是小女生的玩笑與玩鬧,從大海到陸地都玩得風生水起。可只有在面對面的采訪中,她才會拋卻猶豫、開口告訴你,那些我們沒有看見的故事:先天的不完美,大海的壞脾氣,訓練的真實苦痛……但講完這些,她又會拍拍你的肩膀,替你惋惜:“陸地上的速度多慢啊,遇到紅燈、堵車,我就特別受不了,想立刻回到大海上,那兒可沒有紅綠燈,人生的速度,想多快就有多快!”
我想對這個世界側耳傾聽
徐莉佳小時候被選進帆船隊時,個子還沒躥起來,教練張靜對她最初的印象就是:這個小不點特別認真,總是擠在最前面,拼命側著耳朵聽課。后來才知道,小莉佳有先天的眼耳弱能殘疾,一只眼睛幾乎看不清眼前人,而一只耳朵的影響更大,那時同齡的小孩不懂事,沒耐性,當她問別人在說什么的時候,常得到“好話只說一遍”的答案。會抱怨嗎?“小時候,當然會啊。”那現在呢?“感恩上天賜予我的一切,我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舞臺,不是嗎?”
那么,當她對這個世界側耳傾聽,她或許聽到了更多,得到了更多—因為她付出了幾倍于常人的努力與專注。都知道運動員辛苦,但在更衣室里幫徐莉佳穿禮服的時候,我才直面了這種難以想象的辛苦:抹不去的膏藥味道,騎公路自行車的時候摔倒留下的傷疤,護腰、護膝從來不離身,穿高跟鞋只要超過5分鐘,膝蓋就會痛……
“體能訓練真的是太苦太苦了,帆船運動員得壓船,下肢力量就特別重要,壓不住船,直線速度就拼不過那些外國選手。奧運會前,每天都要在健身房待很久,2個小時的力量訓練(能推50公斤力量的徐莉佳在健身房常引來注目),3個小時的有氧訓練(比如連續踩3小時自行車),太難熬了!”
那是怎么熬過來的?“沒辦法,誰讓跑船那么有趣呢!”其實少時徐莉佳原先是在游泳隊的,但她有機會嘗試過帆船后,就立刻轉行了,“游泳總在一個空間有限的池子里,可帆船一下子就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有趣多了!”只是,大海也有兇殘的一面吧?“危險是有,第一次下海也會恐懼,但現在習慣了,知道它就和我一樣,也有喜怒哀樂,所以風平浪靜也好,狂風四起也罷,其實都是它,老朋友了。”
可從女孩子的角度出發,會不會因為如今肌膚不夠白、身材不夠纖細而覺得遺憾?“不管選擇什么,都盡力而為,就不會有遺憾。Sailing就是我的選擇。”接著她又開玩笑,“不過,如果旅行的話,我可不會選擇去海邊。”
人生的長與寬
徐莉佳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又是個被訓練占據大部分時間的專業運動員,所以她的英文優秀的程度實在讓人詫異。2003年,她的左膝關節被發現長了一個小腫瘤,醫生嚴厲地告訴她,不及時切除將來很可能就要截肢,與雅典奧運會失之交臂的她卻因此“賺”到了大把時間,“那個時候停訓了,不用去隊里,我就開始瘋狂地學英文,新概念1-4冊,用聽說讀寫背的方法硬啃了下來。”
為何不趁機休息、玩樂?“在帆船運動中,賽事的規則很重要,但我們常因無法和裁判直接交流、申訴而吃虧。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英文,現在想來,如果不是因為學好了英文,我根本不可能走到世界之巔。”與各國選手享有同等待遇,結交許許多多的朋友,這是動力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帆船不是我的全部,金牌也不僅僅是一道光環。”
徐莉佳說,她特別替那些拿過金牌之后就隕落的體育明星感到惋惜,“不要浪費青春和我們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她的勤奮不是紙上談兵的口號宣言,而是每日每夜不茍的時間表,“自己總有一天要退役的,所以平時就要積累帆船以外的知識,就像此岸與彼岸的哲學道理,你在這邊就要為未來做好準備。”
所以金牌之于她,更像是一把人生的鑰匙,“拿到奧運金牌后,我突然覺得眼前的路拓寬了。有機會和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接觸,嘗試不同的事情,何不好好把握呢?畢竟人生并不在于高度,而在于寬度。”抱著如此想法的她,會眉飛色舞地告訴你很多她眼中的新鮮事,拍雜志啦、做主持人啦,甚至唱唱歌、演演戲,一切與封閉的運動員生活相反的東西她都愿意嘗試,只是苦了化妝師,一再扶正她的脖子,“別動!別動!”然而,以這樣的寬度來規劃自己人生長度的徐莉佳,又怎么可能停得下來呢?
床頭兩盞燈
我告訴徐莉佳,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個她,著實令人驚艷。她立刻笑了:“那真是歪打正著!”原來在那之前,她還從未穿過禮服。“當時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拖著朋友陪我上街亂逛,最后竟然走進了一家婚紗店。我的身材比一般女生要‘魁’一點,試了好多,我的想法特別簡單,能穿上的就行。”
真想告訴她,就是因為這份簡單和純真,才讓她的魅力耀眼到令粉黛無顏色。徐莉佳說很多人看到穿著禮服的自己,以為她是多么時尚的人,其實完全是誤會,在帆船隊里,別的姑娘休息時都愛逛逛街、翻翻雜志、涂涂指甲油什么的,但她只想多看點書。
我問她,現在拍雜志或是參加活動多了,每次化妝師打造出的你,你自己喜歡嗎?“化妝師帶給我的就像是洗禮。的確漂亮多了,但總覺得那不是我,看過一笑,權當自娛吧。”那你究竟想做個什么樣的女孩?—“普通的鄰家女孩”!
鄰家女孩這個時候都在談戀愛吧,你想嗎?她有些不好意思,“當然想!其實我也有過初戀了,在初戀前真的是特別特別渴望談場戀愛。現在覺得有點隨遇而安了,緣分到自然會有。”她經歷的,遠比同齡人多,但她渴望的,比誰都簡單:相濡以沫的愛情,那個他和自己有共同語言,也熱愛運動,“我們可以在一起做彼此喜歡做的事情,一塊兒運動、一塊兒看書,”她頓了頓,“其實我覺得晚上的時候,兩個人床頭各自一盞燈,靜靜地看著書,哪怕沒有太多的語言也能心意相通,那種感覺特別好。”
25歲的女孩,渴望的僅是床頭的兩盞燈,但只要你清楚自己心之所向,人生也便如沒有紅綠燈的大海,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