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愛看畫,愛藏畫,愛掛畫,也愛和畫家交往。他家客廳西墻是他掛畫的主要陣地。老合喜歡經(jīng)常換畫掛墻,在他的藏畫里,最喜歡掛上墻的,是齊白石先生畫的兩組各四張命題畫,因?yàn)檫@兩組畫均是老舍給齊老出的考題。
第一組畫是老舍找來曼殊禪師的詩句:“手摘紅櫻拜美人”代表春,“紅蓮禮白蓮”代表夏,“芭蕉葉卷抱秋花”代表秋,“幾樹寒梅映雪紅”代表冬,合在一起,正好是一年四季的花卉配詩畫。齊老拿到“試題”一看,點(diǎn)頭微笑,稍加思考,提筆就畫,輕松自如地交了卷,而且愉快地寫上“老舍命予依句作畫”的字樣。老舍接到畫后,請人精心裝裱,趕在春節(jié)前掛上了西墻。前來拜年的友人被這一組新畫震驚,連呼:“好畫!好畫!”不少人在畫前流連忘返,拍手叫絕。這次考試與答卷,把老舍和齊老的興致都鼓動了起來。
到了夏天,老舍再次以四句詩求畫,不過,這次的題目難度更大,如“蛙聲十里出山泉”“凄迷燈火更宜秋”等,里邊有聲音,有動詞,有時間,有環(huán)境,還有一種特別的情調(diào),難度確實(shí)不小。齊老人足足憋了三天,反復(fù)思索,最后超水平地交上了答卷。四張畫拿到老舍面前,老舍驚喜不已,他知道,他得到了四幅世間罕見的杰作。其中《蛙聲十里出山泉》后來被公認(rèn)為是齊老人最優(yōu)秀的代表作之一,被印成了郵票,流向五湖四海。《凄迷燈火更宜秋》的左上角,兩筆直線畫了窗的一角,里有一盞小燈,火苗是紅的,被風(fēng)吹得略歪,窗外飄來一片楓葉,慢慢地落在燈火上方。窗下一片空白,占去全畫四分之三。右邊是題詞:“凄迷燈火更宜秋,趙秋谷句,老合兄臺愛此情調(diào)冷雋之作,請白石畫,亦喜為之。”在空白下半部的兩側(cè),老人蓋了五個紅章,右二左三,小的很小,大的特大。構(gòu)思之絕,令人傾倒!
兩位大師交往中的考題與答卷,展現(xiàn)了他們高雅的才情與藝趣,其為人風(fēng)范,著實(shí)令人敬仰感動。
(曹紹明摘自《清遠(yuǎn)日報》201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