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幾位病人閑聊關于兒子的話題,面對不孝的兒子,總難以平靜。
幾位出國打工的兒子,近幾日紛紛回到家。其中一位母親正打算給兒子寄幾條香煙和食品,出門碰到鄰居聊起此事,鄰居疑惑地問:“你兒子好像已經回來了,你不知道嗎?”老母親哪里相信,不死心匆忙跑到兒子家里,兒子真的回來了,已經用過飯正和孫子玩耍,母親一臉的開心,幾年不見兒子心里該是多么親,招呼兒子晚上一起吃飯吧,誰知兒子言道“晚上已經說好,要到孩子的姥姥家去”。老母親回到家里,思前想后大哭一場:“養兒子竟是給別人養的!”幾年不見回到家竟不知看望父母,真是混賬小子!
另一位兒子回家,母子親熱寒暄過后翻了臉。原來走之前,母親借給兒子二萬七幫兒子湊錢出國,兒子今天回來竟不承認,一口咬定是二千七,母親氣惱不已。大家分析,原是幾年前父母所分土地補償金不少,小夫妻生氣父母沒有分給兒子半分,這次故意不愿還給父母。言談之間說起兒子,母親們總是黯然不安,自己的兒子未來會怎樣?有些關乎教育,有些關乎天性,堯帝仁義寬厚,自己所養兒子丹朱卻愚頑兇惡,不堪帝位。
今日早上門診,一個兒子陪著母親來看病。藥費是兒子支付的,拿了一張50元,我找了零錢26元,遞給兒子,兒子示意給老母親,老人不肯接,一會兒子拿起來,還是悄悄把零錢塞到老人的口袋里。母子離開后,幾位輸液的病人忍不住議論道:“這是個孝順的好兒子,就憑這個細節?!钡拇_是這樣,雖然錢不是很多。
很多母親會替兒子辯解,說兒子當不了家,媳婦說了算。我總不以為然。兒子想孝順父母,媳婦哪能干涉?一位媳婦說,丈夫每次出門先要和父母告別,回家先要和父母相見,次次如此,自己開始也不以為然,時間久了也就適應了,丈夫是孝順,將來自己的兒子如果也這么孝順,豈不要偷著樂?
不孝的兒子不少,孝順的也很多,孝與不孝的孩子,母親的愛豈會少一分?不會。
(潘光賢摘自《廣州日報》201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