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大利亞卡爾古利中學留學時,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班主任娜維耶芙·戈曼。在她的幫助下,我很快融入了新環境。
轉眼到了圣誕節,我想送戈曼一份禮物。平時找不到借口,可在圣誕節,沒有人會拒絕禮物。最終,我從網上選了一頂紅色圣誕帽,是來自中國的手工藝品。
父母得知我的心意,馬上幫我從國內訂了貨,寄了過來。在澳大利亞,這類物品要比在國內貴上數倍。我查到戈曼的家庭住址,把圣誕帽直接寄了過去。
圣誕節過后,開學第一天,廉政公署的車突然停在了校門口。他們來這兒干什么?有消息靈通的學生說:“他們來找戈曼!她因為受賄正在接受調查。”
“戈曼是多么好的老師,怎么可能受賄?”正當我疑惑不解時,校長板著臉把我叫了出去。在校長室,兩名警察正等著我,而戈曼的受賄案竟與我有關,我成了“行賄嫌疑人”!
原來,澳大利亞政府有規定,為了防止學生受到不公平待遇,教師接受學生禮物不能超過5澳元,且應回贈相應價值的禮品。戈曼不僅接受了相當于25澳元的圣誕帽,還未回贈給我任何禮品。這一行為分明是行賄、受賄!
聽完警察的敘述,我急著反復解釋:“這圣誕帽在中國只賣26元人民幣!而且,我是在戈曼不知情的情況下寄出的。”
“也許她真的不知道此事。”一名警察咕噥著。
慶幸的是,經過詳細調查,戈曼因為回南方同家人過圣誕,剛剛接到這份禮物,還不知道禮物的具體價值。
警察找到她,她解釋道:“我正打算和那個學生溝通。”看著一邊站著的我,她認真地表示:“我應該付給你25澳元。”結果我送老師禮物,最后卻賺了她100多元人民幣。
圣誕帽風波過去后,我才了解到,在澳大利亞,人人崇尚公正廉潔,每個公民都有監督和執行這一社會體制的責任。在澳大利亞人看來,“公心即私心”。我想,澳大利亞人尊崇的公正廉潔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真正標尺。
(朱權利摘自《做人與處世》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