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吃得更科學更有營養?在你腦袋里,或許已經有了一些傳統而且扎了根的“飲食哲學”。可它們也許并不完全正確。看一看下面的8個說法,或許會顛覆你一些固有的觀念。
孩子需要吃紅肉(牛羊肉)來預防貧血
事實:的確,孩子的年齡越小,出現鐵缺乏的可能性越大。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1~2歲初學走路的孩子中,9%會出現鐵缺乏。在3~5歲的孩子中,該比例降至3%,而6~11歲的孩子中,該比例為2%。紅肉含有易吸收的鐵,因此,孩子適當地吃一些是有好處的。但是,初學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吃強化谷類食品和面包、干果(如葡萄干)、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雞蛋、魚以及家禽肉來滿足身體對各種礦物質的需要。10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至少應攝入10毫克的鐵,這個數量很容易達到,一杯奶酪(含鐵約8毫克)和兩小袋葡萄干(含鐵約2毫克)就行。何況,紅肉的纖維相對于白肉來說也比較粗,口感更硬,如果烹煮方法不當小孩也難以咀嚼。
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事實: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卻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們喜歡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學習接受青菜、菠菜之類的綠色蔬菜過程中,水果是很好的營養替代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胡蘿卜,為了補充可能會缺乏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你不妨給他吃一些杏或哈蜜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來滿足孩子對葉酸的需要。香蕉可以代替馬鈴薯作為鉀的來源;柑桔類水果可以代替甘藍滿足維生素C的需求。
但不論如何,蔬菜和水果畢竟無法完全互相替代。蔬菜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還含有多種促進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所以,你一定要不斷地為孩子提供蔬菜,讓他接受并喜歡蔬菜。這一點非常重要。
乳制品會加重孩子的感冒
事實:乳制品會增加黏液的產生或者使鼻腔分泌的黏液變稠,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孩子感冒時,鼻子和嗓子里黏液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產生。而乳制品只是粘在了嗓子眼里,讓人感到有點不舒服。當孩子感冒時,可以繼續給他提供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如果他不喝牛奶,可給他別的液體,如白開水、果汁、稀粥,直到他感覺好些。即使孩子沒有什么食欲,也要讓他喝足夠的水,以防止脫水,并能使黏液流出鼻腔。
為了預防肥胖,應該盡早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
事實:對于嬰兒和剛學走路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成長極其迅速,每天所需要熱量40%是從脂肪中攝取的。發育中的大腦對脂肪酸及脂肪中的其他成分有著特殊的需求。
因此,大部分專家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要喝全脂牛奶,而不是脫脂牛奶。大一些的孩子仍然需要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以利于皮膚健康正常成長、性激素的分泌以及維生素的吸收。但在2歲后,每天從脂肪中獲取30%左右的熱量就足夠了。
此外,食物中的脂肪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已經吃飽了。因此,如果你過多地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他可能會通過吃更多的其他食物來加以補償。
吃糖多會讓孩子過度活躍
事實:吃糖多對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影響。事實上,研究發現,吃了高糖飲食的實驗室動物變得并不活躍。那么,這種不正確的說法從哪里來的呢?很可能是,當父母往往發現孩子吃了糖果之后變得非常活躍,但其實只是他們心情極佳而已。又或者如果他們吃了一些巧克力之類的糖果,巧克力含有的咖啡因導致孩子活動過度。
給小嬰兒添加新食物時要特別小心,因為許多孩子都對某些食物過敏
事實:食物過敏反應并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普遍。事實上,真正食物過敏的孩子只有6~8%。蕁麻疹、濕疹、嘔吐、腹瀉,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出現過敏性休克等,都屬于食物過敏時出現的反應。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小麥、大豆、魚和貝類,90%的過敏反應是由于添加這些食物而引起的。因此,當添加這些食物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異常反應。如果懷疑孩子有過敏反應,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向兒科醫生咨詢,必要時醫生會為孩子進行過敏原的測試。
牛奶是強壯骨骼是必需的營養食品
事實:是的,牛奶的確是最好的鈣源之一。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喝牛奶,他同樣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質供骨生長發育所需。這些食物包括:酸奶、奶酪、豆漿、甘藍、豆腐、深色蔬菜以及添加鈣的純果汁。
白面包沒有什么營養
事實:比起含有內餡兒或者看起來裝飾豐富的糕點,有人認為白面包就沒什么營養。其實白面包中常常富含鐵和煙酸、葉酸、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當然,如果是用全麥面粉制作的面包就更加是理想的選擇了,因為全麥面包中的纖維素含量豐富,可預防便秘、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