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理財”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理財方法,面對這幾年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情況,單單將錢存入銀行已經顯得疲軟不堪了,這時銀行提供的一些風險較小,收益稍高于定期存款利息的理財產品就成了不錯的替代品。其實目前各家銀行都有不少此類產品,其中時長在1年左右的產品,一方面收益較高,可以達到5.5%至5.8%,另一方面來年到期時正好可以“接上班”,受到不少家庭的歡迎。
但雖然投資安全性相對較高,這類理財產品也并非全無風險,而且一般認購起點在5萬以上,同時要求整數購買,這對便利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有些爸媽通過為孩子購買項鏈、掛飾、“路路通”等民間喜聞樂見的黃金飾品,將其視為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理財方法。但由于金價存在著上下波動的情況,作為投資品其相對存在的風險會更大。非常不適合想保守理財的家庭。
而至于炒股,有些家庭干脆放開手腳讓孩子自行理財,將一部分壓歲錢交給孩子入市 “玩玩”。希望通過親自操作、自負盈虧的“實戰(zhàn)”,來培養(yǎng)孩子的投資意識和金融方面的相關知識。不過,“股市無情”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對于相關知識和心態(tài)都不成熟的孩子來說,這種方法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許多連帶性的心理陰影和傷害。

專家支招
在談孩子的紅包理財前,先問孩子的保障夠了嗎?
現今城市中的不少家庭,由于房債、車債等壓力,依然是“月光族”,許多家庭在積極推行兒童理財教育的同時,卻忘了為孩子完成一份醫(yī)險或壽險,在建立孩子的理財觀念之前,是否要為孩子做好基本的保障呢?
專家建議,孩子的成長歷程應該漸次建立——學習等待(想要的東西不會立即得到,通過表現良好才能獲得)→付出才有收獲(幫忙做事或努力完成任務,給予獎勵并可累計,再給予獎品,建議勿采取考高分及做家務有給制,考高分及做家務應該是孩子的正常習慣)→規(guī)劃及儲備需求(協(xié)助其規(guī)劃想要的事物及規(guī)劃獲得的步驟,結合金錢的儲蓄及規(guī)劃,讓孩子感受等待、付出及獲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