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面積占我國總耕地面積1/5,占糧食總產量的24%。如果說玉米種子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那么以玉米育種和栽培為核心的登海種業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則尤為引人矚目。
在中國的農業育種行業里,素有南隆平北登海之說,這種類似于武俠小說中大俠排座次的稱呼方法,不僅道出了兩位育種專家的行業地位,同時也讓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投向他們的上市公司。
近期,登海種業即發布了2012年業績快報。受益于高科技,201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1.35億元,同比增長19.66%。登海種業有業績和專利的支撐,近幾年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俗。
探究企業
政策利好登海
作為第一產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種業發展又是農業發展的核心。從2004年以來,每年(除201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會涉及到種業發展規劃??v觀歷年中央種業發展方針可以發現兩點改變:一是不斷強化“育繁推一體化”種業發展規劃,逐漸突出種業企業在種業發展中的作用;二是政策不斷細化,可操作性增強。
國務院已經于近期批準出臺《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明確了未來企業在“商業育種”中的主體地位;預計到2015年前50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即用三年時間將前50強企業市場占有率提高10%左右。而排在中國種業50強第三位的登海種業顯然將受益匪淺。
受益良種拓展市場
登海公司業績增長較快,子公司登海良玉發展潛力大。首先,登海良玉的主要推廣品近幾年推廣迅速,奠定了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的基礎;2012年良玉99通過國審,具有巨大的推廣空間。其次,由于2012年風災的影響,東北玉米種植區受災嚴重,而良玉系列憑借其良好的抗倒伏能力贏得市場認可,所以2013年良玉系列在市場上的推廣具有良好前景。
另外,2013年登海良玉經營許可證到期,考慮到登海良玉目前的發展速度以及預期政府對規模企業的扶持力度增加,可判斷登海母公司有望對登海良玉進行增資,一旦假設成立,登海良玉將成登海種業開辟東北市場的利刃。
行業發展空間較大
玉米種植的比較優勢明顯。數據顯示,2011-2012年度玉米的種植收益為290元/畝,而同期小麥和大豆的收益分別為118元/畝和122元/畝,玉米相對優勢明顯,而且對比前幾年,玉米種植收益增長速度較快。
另外,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外出務工已經成為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留守婦女和老人便成為務農的主要勞動力,在選擇種植品種時除了考慮種植收益,省時、省力和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農產品便成為種植的首選;與大豆、花生等經濟作物對比,玉米種植機械化程度較高,種植勞動力成本較低,這也是玉米種植面積不斷創新高的重要原因。
玉米種子市場需求規模可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玉米種子總需求數量約為119萬噸、玉米市場需求規模約229億元。由于玉米相對于別的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其種植面積一直處于正增長,2004-2011年的平均增長率為4.19%,假設2015年以前按照平均增速增長,2015年玉米種植面積可達39531千公頃;由于單粒播種的普及,玉米每畝用種量處于減小過程,根據歷史數據平均減速3.38%計算,預計2015年的用種量為2.07公斤/畝;根據歷史數據我們同樣能推算出2015年每畝種子費為68.91元;根據種植面積和每畝用種量可以推出2015年的需種量為122.48萬噸、市場總需求規模為408.64億元,玉米種子市場規模的平均年增速將超過15%。
鎖定2013年業績
玉米種子的銷售過程中,經銷商一般會先把購種款項支付給種子企業,等種子銷售結束后再與種子企業進行返利或者退貨結算,所以預付款項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一年的收入規模,是營業收入的先行指標。
通過登海種業各個季度營業收入和預收賬款擬合發現:當預收賬款指標后推一年時兩個指標擬合度較高,這正驗證了預收賬款在一定程度上鎖定次年營業收入的判斷。
通過分析登海種業預收賬款指標我們發現:2012年第三季度預收賬款收入達到1.71億元,為自2007年以來三季度單季度最高,較2011年同比增長300%;預收賬款的收入增量主要來自母公司,母公司第三季度預收賬款為1.05億元,較2011年同期的773萬同比增長1262%,甚至較2011年四季度(旺季)數據都有27%的上漲。
通過與可比公司同比增幅對比,可發現預收賬款的大幅增加不具有行業共性。我們判斷預收賬款的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是公司加大銷售力度并將銷售季前移的結果,另外一方面是受益于公司玉米品種市場的良好表現。而這兩個因素都是支撐公司未來業績的重要因素。
券商評價
海通證券:
近期是種子發貨時節,我們繼續跟蹤了公司的經營狀況。結合此前我們在河南、山東和河北的種子企業經銷商調研結果,行業競爭如期激烈,但大企業的預收數據依然不錯。
登海種業下屬子公司登海先鋒銷售策略有調整,年前發貨量同比持平,意味著1H2003發貨量同比將大幅增長。母公司登海605的推廣有序開展,達到800-900萬畝的推廣面積有較大可能,我們預計登海605將首次出現在2013年農業部《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薦名單中。
另一子公司登海良玉的品種良玉88在本銷售季推廣面積大幅增長。我們預計登海種業2012年全年利潤同比增幅10%,每股收益0.73元, 2013年一季度將大幅增長150%以上,每股收益0.23元。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暫維持盈利預測不變,2012-2014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73、0.95和1.19元。長期看,在政府推動以及農民種植習慣改變的歷史背景下,具有研發實力的種業公司的市場份額將穩步提升,登海種業具備這樣的潛力。短期看,公司一季度以及半年報業績將繼續超越市場預期。2-4月份是年報和季報披露時期,市場將更多地關注上市公司業績。登海種業是農業板塊中為數不多的一季度能大幅增長的公司。維持對公司“買入”的投資評級,目標價29元,對應2013年30倍的PE估值。
中投證券:
維持“推薦”評級,一季報前后可能有短期沖高機會。我們預計2012-2014年公司的EPS分別為0.73、0.90、1.07元,目標價27.0元。母公司及良玉系列品種放量,且考慮到先玉335的結算調整,我們預計2013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及業務同比增速有望達45%、60%,若集中在一季度釋放,則業績增速有望在100%-200%,可能存在短期的脈沖性機會。
風險提示:
行業去庫存低于預期;天氣變化超出預期;品種推廣低于預期。
高管訪談
記者:大家都說種子產業是最不穩定的產業,有極大的風險,俗話說,種子產業容易“受傷”,既然這個行業這么難,您為什么這么多年還堅守呢?
李登海(董事長):我喜歡去挑戰一些事情,并在其中享受快樂。育種難,但看到自己選育的品種大面積得到推廣,成千上萬農戶因此喜獲豐收,心里甜甜的。
記者:想沒想過把自己的經歷系統記錄下來,留下些資料和經驗?
李登海:人要想干點事情,第一要有志氣。即使是現在,一個農民,只要他具有了知識分子所具備的知識,并且能付出艱苦的努力,也能成功。
記者:曾說一生只做種玉米這一件大事,有沒有考慮過把這一切交給年輕人,自己放手,去選擇另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李登海:我是A型血,都說這個血型的人倔,幾十年和土地打交道,我需要把這些都繼續下去,這也是我最享受的方式。
記者: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對于自己的評價,您用一句話評價一下自己。
李登海:父母給的基因不錯,是好種子,很多搞科研的,付出一生也沒有成果,我是幸運的。
記者手記|
十八大代表之一、被稱為“中國雜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初中畢業即開始務農的經歷,似乎注定他將與農業有著不解之緣。綜合多家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從務農轉為育種,李登海是受了一份材料的“刺激”:美國農民華萊士將春玉米畝產提升至創新紀錄的1250公斤,而在當時,我國夏玉米畝產只有一兩百公斤。
巨大的數字差別使得李登海下定決心趕超,1972年到1979年的8年里,他終于摸索出了夏玉米高產的育種方向,此間,為了趕超時間育種,他一度南下海南,通過每年在海南育種兩季、山東育種一季,他的育種時間擴大了3倍,而這些努力,使他也成了小有名氣的“育種專家”。
小有名氣的背后,是常人難以理解的艱辛:頻繁奔走往來于山東和海南,以至于自1978年起,李登海的30多個春節都在海南度過,別人上班時,他在上班,別人下班后,他還在上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1979年,李登海研制的緊湊型玉米“掖單2號“畝產達到776.6公斤,一舉刷新了我國夏玉米的單產最高紀錄。到今天,他培育的玉米良種,有52個品種通過國家和有關省市審定,獲得44項植物新品種權和11項專利。
有了優秀的科研成果,還要借助產業化才能使更多人受益。1985年,李登海自籌資金2萬元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民營科研試驗站,1998年,登海種業集團公司成立。
1990年,李登海被評為首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至2005年,他獲得“中國玉米產業重大貢獻獎”,而其培育的掖單13號,也早在2004年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常人的目光來看,他“功成名就”,然而,對種業的關注卻并未因此止步。在媒體采訪時,李登海依舊滿懷希望,力爭“在后半生再為國家增產1000億公斤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