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將是中國自主品牌車崛起的一年,也是中國車市競爭更加激烈、變數更多的一年。
2012年,中國車產銷量依然保持世界第一,但高速增長漸行漸遠。2013年,人們對中國車市充滿好奇,這個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在新的一年,車市將會出現哪些新的變化?
意外的2012年
辭舊迎新之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前11個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748.29萬輛和1749.3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5%和4%,產銷量穩居世界第一。
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在中國車市,2012年已經出現了一些讓人意外的變化。其中,德系車大眾的再度崛起令人刮目。
而日系車因受到釣魚島事件的影響,致使其2012年在中國業績黯然失色,跌幅首次超過10%。以豐田為例,數據顯示,豐田2012年12月在華銷量大約為9萬輛,同比下降約17%左右,較去年9月至11月有所放緩;豐田去年全年在中國市場銷量較2011年同比下跌約5%到6%之間,這是讓人始料不及的。
和日系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系車,2012年在中國呈異軍突起之勢,銷量趕超日系車。
最讓人意外的是本以為會有所作為的自主品牌車,2012年卻丟出了一個長長的拋物線形,讓大家看得心驚膽顫。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劉金良認為:“這恰恰說明2013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增幅會遠高于行業增長?!币驗橐约麨槔?,1~5月銷量增長率為-9%,5~10月實現1%的增長,全年呈現13%同比增長。也就意味著自主品牌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2013年如果政策沒有大的變動,自主品牌將開始發力。
除此之外,2012年中國車市還有一些大的動作。
第一,重組優化悄然提速,廣汽和奇瑞簽訂戰略聯盟,奇瑞與捷豹路虎合資等;
第二,2012年國內汽車召回案例達到86次,總共涉及459萬輛汽車。這是召回制度實施8年以來,召回汽車數量最多的一年,今年召回數是去年的2.5倍;
第三,成品油價格“4漲4跌”,油價在進入8元時代后最終回到了7元時代。八次價格調整成為自2009年成品油定價機制推出以來,調整最為頻繁的一年。
第四,自主品牌都有車型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就算還沒有搭載的國內廠商其自主研發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也已經接近量產??梢哉f2012年是自主品牌渦輪增壓發動機遍地開花的一年,也是國內渦輪增壓發動機普及的一年。
這種種跡象似乎都表明,中國的車市正在進行一場蓄謀已久的變革,為隨時到來的力量做著鋪墊,不管是召回,還是自主品牌對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青睞,在世界汽車發展史上,這都是變革前才有的跡象。
如今,2012年已經過去,2013年剛剛開始,正是因為2012年中國車市給了我們太多意外,所以,對于2013年的猜想,已是眾說紛紜。但是總體而言,樂觀因素多于悲觀因素。甚至有人下了這樣的定義,2013年,將是中國自主品牌崛起的一年,也是中國車市競爭更加激烈、變數更多的一年。
究竟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2013年猜想
猜想一:自主品牌利好
2012年初,《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出臺,登上《目錄》的412款車型均為自主品牌車型。雖然這個目錄最后的落實我們并未看到給自主品牌車帶來突出利好,但是,政府采購引發的品牌效應,提升了市場對自主品牌車的關注。
2012年十八大召開,傳出了新的聲音。新一屆政府積極表態,政府辦事厲行儉樸,這增加了人們的期待。2012年的政府采購車也許未能全面提升自主品牌的銷量,但2013年因為新班子而充滿變數。
猜想二:技術突破帶來希望
2012年,是自主品牌技術突破變化最大的一年。
在動力技術方面,自主研發的1.5T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已在包括比亞迪、長城、華晨等自主品牌旗下的量產車中普遍應用,它們的動力參數并不落后于合資品牌所使用的同級別發動機。而且,包括江淮、北汽、奇瑞等企業也均有研發并且試生產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規劃,其中缸內直噴技術也會在未來普遍出現在自主品牌所搭載的發動機中。
除此之外,在2013年一季度,中國將有6款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全新自主B級車推向市場:長安睿騁、紅旗H7、華泰B21、比亞迪思銳、北汽紳寶、海馬M8。
業內認為,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的應用,是自主品牌技術的一個重大突破,該進步可能會影響整個中國車市場的格局,自主品牌競爭力明顯增強,但是消費者究竟愿不愿意為自主品牌埋單,并不好說。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中國的面子問題,車文化的積淀等等。
猜想三:陽光普照新能源車
2012年我們聽到的關于新能源更多的一個詞應該是“電動車”。標榜低碳排放的電動車可以說是解決環境與汽車工業發展矛盾的最佳選擇。但是,2012年的市場在電動車方面可謂雷聲大雨點小。全年僅有榮威E50一款純電動車上市。
其他雖然有多款混動新車型上市,但多數為雷克薩斯、謳歌等高端品牌的混動車型。20萬以內親民的低價位混動車型幾乎難覓蹤影。
為了激勵新能源車的發展,新能源車被再次提上日程。除了國家對每臺純電動汽車最高補貼6萬元之外,地方政府的補貼力度逐步提升。此前,曾有消息稱北京將于2013年初施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其中除了費用補貼外,還增加了不限購、不限行等利好,引發關注。
這讓2013年新能源車的發展也充滿了未知數。
猜想四:韓系車并未實現完勝,日系車的能量仍被低估。
中日釣魚島問題的爆發,日系車在華市場表現受到極大影響,銷量跌幅首次超過10%。因此,2013年的表現對于日系車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日系車真的會衰弱嗎?并不見得。豐田有60多款車在全球銷售,混合動力技術令對手難以望其項背。不僅如此,豐田和本田均制定了積極的本地化策略,有望在2015年前后再度爆發超強的競爭力。除此之外,東風日產具備的體系能力在業界也是有口皆碑,這都是日系車翻盤的底氣。
所以,盡管韓系車崛起得很快,不過,韓系車在向上突破過程中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猜想五:SUV的“錢”途大好
根據蓋世汽車網整理的數據,2012年1-11月,國產SUV各細分市場中,中高端市場仍占據主導地位,其中,高端SUV市場銷量增長最快,2012年1-11月銷量增高72.6%至14.85萬輛,占比上升2.3個百分點至8.3%,超過低端SUV市場的8.1%。
在2012年1-11月中國熱銷的SUV中,排名前十位車型中有四款日系車、一款韓系車、兩款德系車、三款自主品牌車。
SUV在中國向來是“錢”途一片大好,連老外都覺得不可理解,在國外被認為是環境污染嚴重的大排量SUV,在中國變得炙手可熱。2012年10月10日,別克小型SUV昂科拉上市,短短幾周訂單量就達到5000輛。
2012年國內SUV累計銷售179.3萬輛,同比累計增長26.26%,約占市場份額10.3%。毫無疑問,2012年SUV再次逆襲了微增長的整體車市,成為繼轎車市場后最大的細分市場。
SUV的熱銷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的汽車消費觀已經發生了變化,相比美國等成熟汽車市場約15%的SUV份額和歐洲成熟汽車市場30%左右的市場份額,中國SUV的份額還將增加近兩倍,才能算消費得以釋放。
業內認為,已經到來的2013年,使眾多的消費者將目光投向了城市SUV,而中國城市SUV車市將是一個更具針對性的細分天下。例如,經濟型SUV、女性SUV等等。
在這場角逐中,誰贏誰輸,就看實力了。
猜想六:限購政策影響誰?
2011年北京限購,2012年廣州限購,西安也提出了限購的想法,但2012年并未實施。上海從1994年就開始車牌控量,一個車牌拍賣價相當于一輛小型轎車。到2012年底,因為限購和控制,一線城市已經延緩了160多萬輛新車的涌入。限購政策的實施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對車輛銷量的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以北京為例,2010年北京全年汽車銷售91.6萬輛,2011年1-11月,北京地區新車銷售僅35.5萬輛,同比減少53%。其中銷量減少最明顯的就是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而寶馬、大眾、奧迪等品牌的銷量卻對限購并不敏感。2012年年末,這些品牌的4S店里,新車依然緊俏。
但限購并不會就此停止,滯后的城市道路建設,使得汽車的增長量遠遠大于城市交通的承載能力,因此,限購依然被認為是解決擁堵的一個有效途徑,至于接下來,到底哪里會限購,還是個謎。
猜想七:高油價之痛
2012年,中國油價調整了8次,創2009年以來之最。2013年,油價仍舊充滿變數。但是維持高位是業內共識。
在一項關于油價與購車選擇的調查中顯示,近七成消費者的買車計劃受高油價影響,其中33%的消費者因為油價上漲直接放棄購車計劃。超過40%的消費者認為,高油價會對汽車市場帶來消極影響,導致新車銷量的整體下滑。
猜想八:汽車下鄉待重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自2011年“汽車下鄉”被取消后,微車產銷大幅下滑,數據分別為223.90萬輛和225.83萬輛,同比下降11.58%和9.38%。2012年前10個月微車銷售184.33萬輛,同比下降0.2%。
2012年中,很多業內人士預測,“汽車下鄉”政策可能將在下半年重啟。消息一出,引來圍觀,但隨后國家相關部委立即予以辟謠。如今,新一輪的“汽車下鄉”政策什么時候出臺,在2013年初的這個節點顯得尤為敏感。
主要是因為,北上廣限購已經影響了汽車消費,于是,二三線城市成為汽車企業突破的一個關鍵區域,如果沒有相關政策的配合,微車市場發展也將舉步維艱。因此,期盼汽車下鄉政策重啟,是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長安及東風小康、北汽威旺、東南希旺等企業的共同期望。
業內人士也指出,汽車下一步的發展重點將在二三線城市以及農村,那里是一個新的增長點,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逐步推進,相信未來農村市場將是增長的新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