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四川、河南等中西部省份去年的外貿增長速度都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幾、六十幾,甚至是成倍的增長,說明沿海地區向內陸的產業轉移以及內陸的對外開放和出口競爭力、出口大宗商品正在形成它的競爭優勢,中國外貿不完全是一片黑暗。
2012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只有6.3%,估計要實現全年增長10%的目標有一定的困難。
雖然經濟是呈現下行狀態,但2012年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中央政府預測的各項主要的經濟指標多數是能夠實現甚至超過的,比如GDP增長7.5%,2012年肯定要超7.5%;比如CPI控制在4%左右,實際肯定要低于4%,大概唯一實現不了的就是對外貿易。
中國外貿增速下降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是中歐貿易、中日貿易的下降導致中國對外貿易整體增速下降;其次是,受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經濟效益明顯下滑,部分企業甚至因此退出了外貿領域。此外,沿海地區外貿大省原有優勢難以繼續保持,外貿增速普遍下降,也是去年中國外貿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不過,中國外貿增長速度下降里面包含的信息并不完全都是悲觀的,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
第一個有利的因素是,雖然外貿增長速度下降,但是貿易條件改善了。2012年,雖然中國的進口量沒有減少,但是鐵礦石(9月前),煤炭、銅、鋁等資源性商品的價格都是大幅度下降的。貿易條件改善的結果是當年貿易順差超過了前一年。數據顯示,2012年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已經達到1800億美元,全年預計達到2200億美元左右。所以2012年才會出現外需下降和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正貢獻同時存在這樣的情況。
第二個有利因素是,雖然中歐、中日這些主要的貿易伙伴貿易增長速度下降,但是其他一些貿易伙伴還保持著比較高的增長水平,比如說中國和美國、金磚國家、東盟、俄羅斯的貿易增長速度還是很高。中國的貿易伙伴發生了一些結構性變化,美國重新取代了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
第三個有利因素是,機電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8.5%,不完全是一片黑暗。另外,去年前十個月,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也很可觀,鞋、家具、塑料制品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10%,其中家具達到了31.9%,塑料制品達到了39.7%。
第四個有利因素是,中西部一些省份外貿增長速度非???,像重慶、四川、河南、廣西、江西等省份外貿增長速度都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幾、六十幾,甚至是成倍的增長,這說明沿海地區向內陸的產業轉移以及內陸的對外開放和出口競爭力、出口大宗商品正在形成它的優勢,所以也不完全是一片黑暗。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預測,2013年世界貿易增長可能超過3%,也是謹慎樂觀的態度。然而,究竟能不能實現謹慎樂觀的前景,存有不確定因素。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不確定因素主要取決于大宗商品價格。美國的“財政懸崖”都是在玩游戲,兩黨最后肯定會同意提高債務上限。歐盟的情況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應該說基本是穩定的。最難說的是大宗商品價格。
實際上,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的,與其說是歐盟以及其他發達國家的外需,不如說是大宗商品價格。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如果能夠比較景氣,如果出現回升,外貿增長速度的提高大概會比去年略高一些。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低迷,可能按價值量來計算,增長前景就不會太樂觀。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范穎華、劉彥華對作者在2012年12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3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上發言采訪整理而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