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對于中國而言,外需不足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出口,但是一些新的因素,例如快速擴張的本土市場、完善的基礎設施等,正在成為驅動我們贏得競爭新優勢的有利條件。
2013年已經到來,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描述2013年的世界經濟,我認為最恰當的詞語就是不確定性。
2013年,世界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國財政懸崖即為其中之一。有人估算,財政懸崖可能會影響美國經濟增長0.5到1.5個百分點,針對財政懸崖,達成什么樣的解決方案,這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將產生影響。
第二個不確定因素就是三大經濟體同時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在歷史上非常罕見。2001年美國IT泡沫破滅的時候,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了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和房地產泡沫,為這場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在這兩年里,三大經濟體同時啟動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不會再次形成資產泡沫,再次造成通貨膨脹,存有很大疑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常常被人們忽略的因素就是中國因素。以前最常討論的是世界經濟怎么變,里面有什么樣的機遇,我們怎么去捕捉。今天,中國經濟的變化、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已經變成了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因素,怎樣善用自己的影響力,這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在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2013年全球經濟總的基調仍是低迷,不會比2012年好多少。
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對于中國而言,外需不足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出口,但我們還應看清楚,出口的下降是因為外需不足造成的,還是因為競爭力下降造成的。數據顯示,整體而言,中國出口的競爭力還在增強,我們的出口增長率為7.3%,高于全球貿易增長率,但個別市場如歐盟,我們的出口增速明顯低于歐盟的進口增速,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競爭力在削弱。
人們常說,這些年持續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削弱了我們傳統的競爭力。但我們也應看到一些新的因素,例如快速擴張的本土市場、完善的基礎設施等,正在成為驅動我們贏得競爭新優勢的有利條件。所以我認為,在全球低迷的狀態下,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轉型升級,再創競爭新優勢。
從引進來角度看,我們的市場和發展前景,對于高端的產業活動和生產要素具有極大吸引力,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跨國公司正在加速向中國轉移更加高端的制造和服務。
從走出去角度來說,這場金融危機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低成本海外并購的機遇,不過在目前這種復雜的形勢下,我個人更主張,我們的海外并購應以技術、研發能力、品牌和銷售渠道為目標。我們看到的資料顯示,北美在2012年上半年已經開始向歐洲并購。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注意,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取機器替代工人,這種新趨勢,這種大規模的替代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如何處理機械化和就業的關系,這些需要人們高度關注。
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下一步通過大幅度的改革和開放,將可能成為世界的研發中心,銷售中心,成為結算中心,成為全球的維修中心、這就是微笑曲線所說的高附加價值的產業活動。現有的政策是不匹配的,我們需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對于中國制造,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就是我們要把已經會做的東西做得更好,要讓中國制造像日本制造和德國制造一樣享譽全球。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劉彥華在對作者采訪基礎上整理而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