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日過去不久,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余溫還在,道德光芒照耀著大地??墒?,一如你在太陽底下曬著,眼睛要么閉著,要么瞟向不那么刺眼的暗處,然后輕易被那里的寒冷所感染。
長春偷車殺嬰案、李天一案、毒奶粉的屢禁不止……這些人的罪惡堪比糯康,當人性的“惡”向下延伸到毫無底線,再嚴厲的制裁,再苛責的拷問已然徒勞。更為可怕的是,大多數時候,引發我們對社會風氣失望,并不是窮兇極惡的個案。
反日打砸搶的人抓到了,一查身份,是熱心義工的保安。貪官上被告席,一查舊聞,報紙把他曾經的勤政為民事跡夸得跟花似的。肇事司機者以刀殺人,孰料是熱愛音樂擅彈鋼琴的大學生。那些打電話讓你從銀行轉賬的騙子,只是每周跟父母打電話報平安的北漂……人性中的善與惡,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態對立統一在同一個人身上,令他成為雙面人。因為大量雙面人的存在,催生大量惡的現象。用“正能量”給自己打雞血,有向善的熱情固然是無可厚非,但是以道德作為拯救社會的諾亞方舟,卻似乎單薄了些。
如今的現實,很多人都在告誡自己“我是好人,至于社會的善惡,那與我無關”。的確,單純靠個人的道德自潔機制來懲惡揚善,離開制度建設,就如夢幻泡影。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在“好人”之前,你首先是個“人”。
劉濤在《底線》的一字一句都在表達做好“人”,做好妻子這個“人”的底線?!段沂歉枋帧窞槭裁茨敲椿??因為它還原了“歌手”這個人“人”,在專業化的選擇里,這些歌手意識到了,除卻包裝炒作還有金錢,自己還需要在細小的領域里做好最單純的分內之職。如何做好“人”,這是每個人生活方式的基石,它不需要你為社會做出巨大犧牲,它只在自己的職責定位上不出格,這便是與人為善。
是的,只要你還是個“人”, 社會的惡必然跟你有關。如果還能做到不作惡,行小善,你還可以做一個“好人”,一個不屈從權威、自己獨立思想和判斷的“人”,在目前來看,這顯然是后話。
想起北島在40年前寫下的《宣告》:“在沒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個人。”這成了40年后這個時代的通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