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宗教與圖騰
“13個水晶頭骨,能說話,會唱歌。這些水晶頭骨里隱藏了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根據傳說,人們必須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頭骨。那一天是已經循環了5126年的瑪雅歷法的終結。除非13個頭骨聚集在一起并按正確的位置擺放,否則地球將飛離軸心。”雖然這個有關“世界末日”的預言在2012年那個特殊的日子已被證實純屬誤解,但“水晶骷髏”卻因為這個傳說而成為代表瑪雅文明的一個文化符號,還在被世人苦苦追尋、探秘、引用和應用。
如果我們追溯到遠古社會,人類文明的發展在最早期可以說都是從符號開始的。很多不同文化的形成,在早期都是以圖騰形式出現的。印第安人相信“萬物有靈論”,他們崇敬自然,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抱以敬畏的態度,為世界熟知的圖騰柱在今天成為了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而在中國,最具特色的莫過于龍圖騰了,它不僅代表了一種文化蘊涵、權力、富貴等,更代表著中國。龍是一種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虛幻生物,它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征: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是一個九不像的形象。為什么會產生如何復雜而頗為威嚴的形象呢?或者可以從人類早期對于未知世界的恐懼與向往集結的結果中找到端倪,加上歷史不斷變遷,龍的形象也經過不斷發展變化,龍的特征愈來愈多,在后來的中國古代歷史中還被演繹為皇帝(至上權力)的代表,也成為足智多謀的歷史人物象征。
從古至今,世界上都有許多民族、國家或地區以某種動物作為標志和象征。譬如,羅馬的古徽是母狼,后改為獨首鷹;印度、泰國以象作徽;澳大利亞的象征獸是袋鼠;古代盎格魯一撒克遜人的象征獸是馬;英國在11世紀時以豹作為象征,后改為獅;等等。隨著社會發展,群體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為了相互區別,防止本群體成員流入他群,每一個群體都需要一個不同于他群的標志。這樣,圖騰標志除了具有圖騰識別的作用之外,也具有區分群體的功能。于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志和象征——符號便產生了。
不同國家的文化符號
事實上,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圖騰符號往往成為神話話語、宗教儀式、原始繪畫等的表現對象或主題。在世界上的許多神話故事中,圍繞圖騰流傳的故事在表現圖騰及其代表的觀念的同時,擴充和豐富了圖騰符號的意義。眾多的原始宗教儀式也往往通過圖像手段或身體姿勢再現了不同的圖騰符號,并在歷史演進、反復再現的過程中弱化或豐富了原初圖騰符號的意義空間。為數甚多的原始巖畫和石刻也通過圖像方式詮釋了各種圖騰符號,并為探尋圖騰符號的演變軌跡留下了實證資料。
世界上的圖騰符號就像一個國家的標志一樣,它的形成、存在以及它所包含的意義,正是這個國家的宗教、信仰、文化等多方面的概括。所以它不是單一形式的,而是特指能代表不同國別并能足夠影響世界的意象,可以是圖形圖像、文字組合,也不妨是聲音信號、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種思想文化、一個時事人物。這些符號以簡單直接的方法,為人們更容易去了解某個國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到美國文化,我們會馬上想到并脫口而出的是可口可樂、麥當勞、星巴克、百老匯、好萊塢、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等諸多標簽;貝克漢姆、甲殼蟲樂隊、白金漢宮、莎士比亞、維多利亞女王等無疑最能代表英國文明;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巴爾扎克、軒尼詩、拿破侖、香榭麗舍大街、路易·威登、歐萊雅、迪奧、香奈兒則更能凸顯法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藝術與時尚地位;武士道精神、富士山、櫻花、法隆寺、和服、三宅一生、黑澤明等代表著日本文化的精粹;古奇、阿瑪尼、普拉達、范思哲、法拉利、比薩斜塔、達·芬奇、文藝復興等則意味著意大利既是一個文明古國的見證者,還是時尚王國的天堂。正是這些帶有鮮明時代印記的不同符號,才形成了全世界不同國別文化的象征,意趣橫生。